国际经济发展走势热评:国际粮市新走向
2007-12-14 17:4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粮食储备已减少到历史最低的57天。据统计,自2006年9月以来,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普遍上涨,涨幅分别为:小麦112%,大豆75.1%,玉米47.3%,大米3.1%;其中,小麦和玉米的价格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点。
从具体地区看,美国粮价指数上涨了4.6%;俄罗斯、印度以及拉丁美洲,粮价提高了10%;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则上扬了13%。有专家预测,在未来一二年内,世界仍可能面临“粮价飞涨”的局面。
此轮国际粮价飙涨呈三个特点:一是涨幅大,涉及品种多。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价格都大幅上扬,连带许多地区的食品价格也节节攀升。二是波及范围广,冲击地区多。粮价涨速超过整体物价上涨速度,而且具有普遍性。三是持续时间长,影响人口多。事实上,这一轮国际粮价攀升从2005年初就开始了,到2006年4月,世界粮价比上一年平均上扬了30%左右。今年以来,相关国家用于进口粮食的花费增长了2%,高达7340亿美元,创10年来最高纪录;广大发展中国家粮食进口支出增长更超过5%。
粮价的飙涨,是多重因素推动的。市场需求增加,是粮价上涨的长期动力。随着世界人口增加,经济复苏,居民收入增加,有能力直接消费更多粮食、植物油和动物蛋白食品,也拉动饲料和工业用粮猛增。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6年世界谷物消费总量增长到20.43亿吨,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另据世界银行调查,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粮食消费从2005年到2006年增长了17%,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
生物燃料生产迅速发展,成为刺激世界粮价上涨的重要新因素。出于应对“石油价格暴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目的,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备受青睐,许多国家利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预计2007年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占玉米总产量的27%,而10年后,美国每年将提供1300亿升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为2006年的7倍。
自然灾害严重且频繁,导致粮食减产,也是世界粮价上涨的重要原因。目前,全球有近15亿公顷耕地,其中约一半用于生产粮食。2006年,由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气候异常,灾害严重,世界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产1.6%,其中,小麦产量下降了5.2%。
粮食减产和消费增长的结果,是全球粮食储备量的持续下降,现已减少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2006年,全球粮食总储备量下降到3.75亿吨,比上年减少7238万吨,下降了16.2%;粮食期末库存只相当于当年总产量的17.1%,当年总消费量的16.5%,明显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世界粮食安全线。
面对严峻的粮食形势,世界应积极应对。一是扩大生产,增加供应。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应缩减休耕地面积,增产粮食和其它主要动、植物性食物。二是改善流通,发展贸易。要打破贸易保护主义的藩篱,保证缺粮国能够进口所需要的粮食和其它食物。三是采取措施,调控价格。各国政府应迅速制定政策,加强调控,抑制粮食和食品价格过快、过猛上涨。四是加强科研,提高生产率。依靠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培育良种,改进技术,提高粮食和其它主要食物的单产量和优质率。五是调整结构,合理利用。正确处理汽车与人争粮的问题,玉米燃料乙醇生产国也要调整和优化玉米利用结构。六是保护环境,抵御灾害。各国应共同采取积极措施,遏制气候变暖,避免环境污染,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粮食是可再生的,世界还拥有雄厚的资源。只要采取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策略,粮食价格将会逐步恢复正常,粮食安全也会得到保障。(丁声俊作者为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再次强调主要依靠自身确保粮食安全
今年中国的粮食生产连续四年丰收,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万亿斤,打破了多年来“两丰一欠”的局面。尽管如此,主要依靠自身确保粮食安全依然成为明年中国政府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表述传递出中国政府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和高度重视。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