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必要进行物流业的进入规制,一方面防止外资企业垄断某些领域,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另一方面防止外资企业通过掠夺性定价,摧毁中小物流企业。”
上述建议出自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日前收到的一份题为《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的课题报告。该报告提示政府部门重视物流业部分领域出现的外资垄断现象,提出了制定规制法案、建立物流产业基金、召开跨国物流企业座谈会等政策建议。
该课题由商务部2006年下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社科院财贸所、北京物资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邮物流公司等单位的20位专家学者历时近一年完成。课题形成的报告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研究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第一个综合性报告。
“总体来说,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利大于弊。但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包括外资在部分领域出现的垄断现象。”课题组组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1月18日对本报说。
据丁俊发介绍,目前在物流业的三个领域中,外资已经占据了短期内难以打破的垄断地位。
这三个领域是,国际快递;航运物流;进入中国的国外制造企业、餐饮企业带来的物流业务,如汽车物流、特种钢材物流等。
其中垄断现象最为明显的是国际快递领域。目前,国际四大快递巨头美国FedEx、UPS,德国DHL,荷兰TNT已经控制了中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份额。2005年底中国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四大快递公司纷纷通过独资、并购、加盟等方式加速网点扩张,进一步强化了垄断地位。
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中的运输服务逆差高达130.2亿美元,约为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1.4倍。
“这说明国际产业链中的高端服务领域目前主要由外资控制,中国物流企业还没有能力进入。”丁俊发说。
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主要为外资货主服务,其98%的客户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而本土物流企业以服务国内客户为主,聚集在中低端市场上。
在课题组成员、中国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邬跃看来,内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拥有两张重合度较低的网络,它们分别从事不同领域的业务。短期来看,外资物流企业尚未给中国物流业以及整个经济带来严重威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已经开始蚕食本土物流企业的网络,例如跨国快递公司已经着手开拓国内快递市场。未来如果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的消费市场,外资的网络有可能控制相当部分的市场。”邬跃说。
课题报告指出,未来中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旦供应链的控制权掌握在外资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报告提示政府要从产业链的角度,认识外资进入物流领域对我国整个产业链的影响,要清醒地认识到外资企业的潜在威胁性和真实威胁力。
不过报告并没有对外资的“威胁”进行量化分析,也没有进行深入论证,部分原因是无法获得详细、准确的统计数据。
报告建议政府对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进行审批,以规范其投资领域,避免过度竞争。同时,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对后者的过度开放政策予以制止,取消外资企业享受的“超国民”待遇。
据了解,春节之后,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召开会议,研究今年的主要工作。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税总局都是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
丁俊发透露,将在这次会议上汇报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并争取促成在今年上半年召开一次进入中国的跨国物流企业座谈会。(刘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