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新政对皮革企业的影响

2007-11-6 10:1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9月份贸易顺差比前8个月的增幅减缓15.1个百分点。    新加工贸易进出口政策实施后,皮革、陶瓷、家具、服装等企业纷纷开始产业转型。同时,把环保、节能放在首要位置。
  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早在2003年,中央政府就开始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2006年1月、11月和2007年4月,政府3次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商务部还在2006年4月表示,今后将视情况每年更新加工贸易禁止目录。今年6月23日,国家进一步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将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列入限制类。8月23日,新加工贸易政策正式实施。
  随着加工贸易政策的梯度实施,加工贸易占比较大的贸易顺差得到有效缓解。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9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5708.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5%%,增速比前8个月放慢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82.4亿美元,增长27.1%%,比前8个月放慢0.6个百分点。1月—9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856.5亿美元,比前8个月的贸易顺差增幅减缓2.1个百分点。9月当月,贸易顺差为239.1亿美元,比前8个月的增幅减缓15.1个百分点。
  海关的这一最新统计,显示国家加工贸易进出口政策调控的初步成效。“限制”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商务部产业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对于加工贸易,“我们要推动发展,要转型升级,要梯度转移”。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涉及一些“限制”因素。所谓“限制”,是指通过调控,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更重要的‘发展’因素,即通过调整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以及一定的政策激励等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推动加工贸易健康发展。”
  专家指出,过去,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提升到2006年的8319亿美元,增长333倍。同期,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5.7%%提高到52.7%%。加工贸易已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其对我国出口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多年来累计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万个,而相关配套产业就业人数更约达5000万—6000万人。
  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我国还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隆国强研究,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不仅使我国成为新世纪的“世界制造中心”,也同时带来大量新产品、新技术,并直接带动我国IT等新兴制造业的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