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供应商短缺成俄罗斯汽车市场发展瓶颈

2007-11-30 16:4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外国汽车厂商近来纷纷涌向俄罗斯这个迅速发展的汽车市场建厂生产,但是当地供应商的短缺给这种趋势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为了避免俄罗斯对进口整车征收的25%的关税,共有十几家欧洲及亚洲的整车企业正在或计划要在俄罗斯生产汽车,外国品牌的汽车今年前十个月在俄罗斯的销量飙升了64%,达到了130万辆。
  但是这些外国品牌的汽车制造企业很难在俄罗斯找到富有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原因是俄罗斯本地的供应商很少有达到西方的质量标准的,而国际上的零部件企业在他们的整车客户进入俄罗斯之后,跟进的速度又显得很缓慢。
  
  福特(俄罗斯)的高级采购经理Arndt Fuhrmann在法兰克福的一次会议上说:“一些零部件企业对进军俄罗斯市场仍然存有顾虑。”福特于2002年在圣彼得堡建立了独立的组装厂,该厂现在要把产能由每年72000辆提高到125000辆。福特在俄罗斯共有16家零部件供应商,其中许多都是西方零部件供应商的分支企业。
  
  对于外国汽车品牌来说,该国消费者对“好汽车”的追求是一个大好消息。PricewaterhouseCoopers咨询公司驻俄罗斯的分析人士Stanley Root说,外国品牌所占的俄罗斯新车销售额的比例由5年前的15%上升到了85%。他说:“尽管近期俄罗斯的潜在轿车产量为200万辆,但是零部件企业却很短缺,只有少数整车厂(如福特)在俄罗斯拥有本地供应商,许多外国汽车厂商都依靠进口零部件。而他们在五年内,其汽车价值的本地化率必须要达到30%。”
  
  当地零部件企业缺乏
  
  俄罗斯本土零部件企业缺乏竞争的原因可归结如下: 
  ● 设备老化、设备不足
  ● 缺乏现代技术
  ● 物资材料质量较低
  ● 投资资金缺乏
  ● 没有与潜在合作伙伴进行接触
  政府目标
  
  俄罗斯政府为了建立现代化的生产基础设施,对进口的整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但从2005年开始,政府对在俄罗斯设厂生产的整车企业进口的绝大部分零部件免征关税,前提是他们要在5—7年内, 生产的汽车要达到30%的本地化率。许多欧洲及亚洲品牌的汽车都按照这一政策签署了进入该市场的协议。
  
  Root说:“他们认识到了零部件企业没有及时跟进(进入俄罗斯市场),他们又颁布了566号法令来吸引零部件企业,目前还没有生效。”
  目前已经有几家国际零部件企业进入到了俄罗斯市场,包括西门子VDO、博世、采埃孚、江森自控等,他们对未来表示乐观,但同时也称在俄罗斯找到(合适的)资源很难,即使是像钢铁和线束这样的基本产品。
  
  天纳克俄罗斯分公司(Tenneco Russia)于1996年成立,其总裁Jerry Koenig说:“对于我们来说,(556号法令)可以实现,但不会很容易,比如说这里只有一个不锈钢生产企业,质量还不高,我们用的许多材料都来自进入本地的西方公司。”
  
  像排气系统这样的大件通常都是利用本地原材料在组装厂附近生产的,但在建厂三年后天纳克还得要进口三分之一的部件,不过天纳克还是在今年九月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建立了第二家工厂,预计将为通用和福特的当地工厂提供配套。
  
  咨询公司Global Insight的东欧市场分析人士Vassil Stavrev说:“国际零部件供应商不愿在俄罗斯设厂,因为那里的需求量太少了。”
  
  他说,整车企业为了控制风险,总是先依靠进口部件少量组装汽车,所以零部件供应商们认为马上跟进建厂不是一个好的策略,整车厂计划扩大生产是令人乐观的,但同时又充满不确定性。
  
  Stavrev说:“零部件供应商要迁厂过来的话,整车的产量至少需要每年10万辆,或20万辆,可又没有人给他们这个承诺。”
  
  他还说,许多国际零部件供应商担心的不是(俄罗斯)会有什么政治风险或汽车销量方面的风险,他们担心的是物流以及能否采购到可靠的原材料等问题。
  
  Stavrev说:“俄罗斯汽车产业在供应基本物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汽车合金需要先出口、精练,然后再进口到俄罗斯,甚至是俄罗斯的钢铁——对于渡漆面板来说——都存在很多杂质以及表面瑕疵。
  
  俄罗斯政府承认,其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存在很多问题,工业部透露,在300个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中,能达到西方标准的只占5%。
  “淘金热”
  
  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的汽车厂商纷纷涌向俄罗斯,9家已经建厂开业或计划建厂开业。三菱、现代、PSA标志-雪铁龙不久都将选好厂址。
  
  俄罗斯零部件企业的三个选择
  
  分析师Analyst Stavrev说俄罗斯本土零部件企业可以采取三种策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1) 对于那些资金充足的企业,他们可以购买国际先进技术,聘请西方管理人才,购买现代化的制造设备。
  2) 资金少一些的企业常常以较少的员工、现代化的设备建立“孵化器”单位,有待日后做大做强。
  3) 其余的企业可以与国际零部件企业成立合资企业,以期获得相关技术。 
  在这三种选择中,Stavrev认为成立合资企业是最为冒险的。他说:“我不认为那将很顺利。”
  
  外资零部件企业犹豫
  
  外资零部件企业没有进入俄罗斯的部分原因有: 
  ● 目前产量较低,未来增长趋势也不确定
  ● 启动、营业费用较高
  ● 俄罗斯原材料质量较低
  ● 官僚作风所带来的负担及办事拖延
  
  整车厂商的采购政策也在不断调整
  
  他们在进口零部件的时候,希望供应商们能把生产转移到俄罗斯国内,可他们同时又在寻找甚至在培训当地的零部件企业。
  
  斯柯达的生产/物流负责人Horst Mühl就对媒体说,大众集团本月即将开业的位于Kaluga地区的工厂就将同时从俄罗斯及其它欧洲零部件企业采购零部件。雷诺汽车则从罗马尼亚Dacia工厂进口零部件生产Logan汽车。雷诺要在2009年中期把其在莫斯科的汽车产能扩大到180000辆。
  
  通用汽车在俄罗斯与AvtoVAZ合作生产两款汽车,它有93家供应商,绝大部分原来是AvtoVAZ的供应商。
  
  通用在俄罗斯的六年生产经验使它在选择供应商方面比其它新来的整车企业更具优势。通用(欧洲)负责采购的副总裁Eric Alstrom说:“我们知道那些是好的供应商。”
  
  铃木没有给该公司将在2009年开业的俄罗斯工厂设定本地化率方面的目标,只是说因为物流方面的优势使他们选择了在圣彼得堡建厂。
  
  日产的圣彼得堡工厂将在2009年开业,届时将全部采用进口零部件,该公司拒绝透露其本地化方面的战略。
  
  丰田(欧洲)CEO Tadashi Arashima对媒体说,丰田的圣彼得堡工厂将在十二月份开业,最初只会采购一些象座椅、汽车玻璃这样的大件。
  
  分析师Root说,外资零部件企业不愿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现象将威胁俄罗斯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
  
  他说:“整个供应商的基础结构可能会夯实不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