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北方现代粮食物流中心

2007-11-3 13:3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粮食流通环境明显改善,粮食生产、原料供应、加工销售直至消费正在逐步形成大的产业链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壮大粮食经济规模,提升粮食经济运行质量,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已成为粮食部门的全新课题和必然选择。作为连接东北与华北纽带的山海关,在发展粮食物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粮食物流产业对山海关区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山海关区发展粮食物流产业的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山海关区位于河北、辽宁交界处,地处环渤海、环京津两大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枢纽,是东北、华北粮食中转及进出口的主要集散地,是北粮南运、西运的海上、铁路、公路重要通道,甚至可以说是铁路、公路运输的唯一通道,有着良好的集疏运条件。从目前我国重点建设的东北、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含四川)、东南沿海以及京津地区等五大粮食现代物流通道的地理分布来看,山海关将成为连接东北与京津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粮食现代物流通道的重要节点。在河北省发改委和省粮食局共同编制的《河北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015)》中,已经将秦皇岛列为同石家庄、张家口、廊坊、沧州、邯郸等市一起进行重点建设的六大粮食现代物流中心之一,而山海关区作为这六大中心的东部前凸点和与东北三省的连接点,其重要作用无可代替,具有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显著区位优势。
  2.便利的交通运输。在公路运输方面,作为连接东北、华北两大交通要道的102国道、京沈高速从山海关区穿境而过,区内的三横四纵城市路网,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连每一条进出关主通道和主要粮食物流集散地。在铁路运输方面,有全国十大货运编组站———山海关站,是连接北京铁路局与沈阳铁路局的唯一枢纽,每年货运装卸能力9000万吨。在海路运输方面,秦皇岛港海阔水深,不淤不冻,是一个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的国际天然良港,加上新开河港等地方港的相互补充,强化了作为东北和华北地区重要出海口的地位。此外,正在建设中的山海关码头也为海路运输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该码头位于河北与辽宁交界处的张庄湾,预计2008年底工程全部完工。该码头对形成港口物流产业与区内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建设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将发挥重要作用。
  3.强大的企业依托。近年来,山海关区及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海关东区有一大批知名粮油加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其中,年设计生产能力超万吨、年经营量超万吨的有秦皇岛正大、金海粮油、鹏泰面粉、华龙方便面、三养玉米、北大荒麦芽、永顺泰麦芽等七家大型企业。2006年,仅这七家企业,粮食经营总量就达到467.6万吨,实现利税4542万元。这些企业的建成投产,为山海关区发展粮食物流奠定了基础。在这些企业中,金海粮油、正大饲料、永顺泰麦芽等已经与山海关区粮食局下属企业秦皇岛中泰裕丰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建立了常年业务关系,年经营量超过10万吨,这还是在碍于该公司仓容有限,一些企业不得不与储存成本超过一倍以上的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情况下的统计数字,初步估算,如拥有充足的仓容,该公司仓储中转量可达20万吨以上。
  4.充足的粮食资源。山海关区虽然不是粮食主产区,但是地处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结合部,背靠东北大粮仓,面向华北粮食及其加工品的消费地,有丰富的粮食来源。东北地区素有“天下粮仓”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基地,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5,2005年平均商品率达72%以上,商品粮总量约6400多万吨,占全国的1/4以上;该地区每年向外提供的商品粮数量达3600万吨,位居全国每一,品种主要有玉米、大豆、稻谷、大麦、杂粮等;而黄淮海地区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每年发往外地的商品量也都在千万吨以上。这些都为山海关发展粮食物流产业提供了巨大的粮源。
  5.优惠的政策支持。山海关区委、区政府为加快发展粮食物流产业,在制定《山海关临港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时,专项规划了占地面积276亩的物流区和占地面积1600亩的食品加工区,并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00万元,完善物流区和食品加工区周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另外,国家发改委新近出台关于免收该市所有粮食企业铁路运输建设资金的优惠政策,使途经该区利用铁路转运粮食的企业,可以享受到关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惠,降低粮食转运成本。再有,临港工业园区确立的“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原则和各项优惠政策,也将对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二、山海关区粮食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粮食物流对于该区来讲是一个新兴事物,由于经验缺乏,尚未形成全面科学的粮食物流规划,在粮食物流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渠道、专业人才等方面还相对薄弱。
  1.粮食仓储方面。山海关区70%以上的粮仓为不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平房仓,缺少适合于粮食进出机械化程度高的立筒仓。主要体现在仓容小,仓型不利于散装散卸,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集聚效应,不利于粮食集散。
  2.粮食装卸方面。目前,山海关区涉粮企业皆没有配备装卸散粮火车、汽车的地坑、刮板输送机、吸粮机和斗式提升机等相应的装卸设施和输送机械,难以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多年采用包粮运输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费用高,吨粮装卸及包装损耗费用在30元以上,比散装方式至少高出20元,成本居高不下。落后的设施条件和较高的运作成本,不仅与现代物流的要求差距过大,而且使企业在经营上感到举步维艰,在发展上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粮食运输方面。山海关区是河北省渤海湾水陆粮食现代物流通道的必经之处。铁路运输方面,山海关区处于北京铁路局和沈阳铁路局的连接点,是“北粮南运”铁路运输的主通道,但每天只能通过各种货车60列左右,还存在原煤、原油、原木和原粮运输相争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山海关铁路粮食运输列车只能满足申请计划的1/10-1/15。而目前,在铁道部“十一五”规划中,并没有打通山海关限制口的相关内容,这是制约山海关区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此外,山海关区没有装备L18型散粮专用火车及牵引设备和散粮专用汽车。水路运输方面,目前东北地区已形成以北良、大连、营口、锦州、丹东5处港口为主的粮食南运港口群。5个港口已建粮食转运泊位10个,其中2万吨以下泊位2个,2万吨至5万吨泊位4个,5万吨以上泊位4个,筒仓、场地总数分别达230多处和220多处,而且仍在增加。由于东北粮源距东北地区港口群距离短、成本低,客观上对该区粮食陆海联运形成了巨大的成本竞争压力。
  4.信息平台方面。目前,山海关区没有高性能、易管理、可扩展的网络应用支撑平台,也没有建立开放的粮油食品信息网络,缺乏粮食物流信息交换和利用的有效载体,粮食信息渠道不畅,掌握的点少、面窄,不能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动态粮情信息。此外,缺乏粮食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是亟需破解的主要矛盾之一。
  三、构建北方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的设想与建议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粮油加工做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秦皇岛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油加工物流基地”战略目标,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粮食物流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3211”工程(建设三个中心:粮食物流信息中心、粮油及其加工品检测中心、粮油食品配送中心;二个仓储基地:秦皇岛中泰裕丰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仓储设施扩建、40万吨集港立筒仓群;一个粮食批发市场;一个粮食加工集群),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园区,打造大产业,把山海关区的粮食物流产业做强、做大,努力构建北方现代粮食物流中心。
  2.总体目标。以实现粮食流通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为宗旨,培育一批能组织跨省粮食物流业务、能承担国家宏观调控任务、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大型专业粮食物流企业。整合粮食运输、加工及仓储资源,以山海关码头、秦皇岛正大公司、秦皇岛中泰裕丰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为主,吸引金海粮油、鹏泰面粉、永顺泰麦芽等涉粮大企业加盟,在山海关区这一重要粮食物流节点,建设以粮食收购、运输、装卸、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及进出口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大型粮食物流中心,辐射东北三省、内蒙、京津地区,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到2010年,全区粮食流通量中散粮流通份额提高30%,其中跨省流通量中散粮流通份额提高50%。
  3.功能定位。北方现代粮食物流中心主要功能以转运为主,兼有粮食及加工品集货、分货、储备及流通加工功能。转运功能包括铁路、公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转运及干线运输、支线运输相互转换,大型运输工具(大吨位船只或火车)与小型运输工具(机驳船或小吨位汽车)之间相互转换。集货功能主要是将区域内的粮油及其加工品的吸纳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大批量运往需求地,变分散运输为集中运输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分货功能主要是将东北地区或其他区的粮食或其他原料、集中运达物流中心,然后按照用户的要求分别送达用户,并实现“门到门”服务。储备功能主要指除各级政府下达的粮油储备任务外,物流中心内部为了保证稳定和连续运营,根据市场预测,保有适宜的储备量。流通加工功能应同粮油食品配送相互配合,对于成本低又方便的项目应在物流中心开展流通加工,但主要以工艺简单的项目为主。
  4.主要措施。第一,制定规划,促进区域性粮食物流市场的形成。将粮食物流中心建设纳入山海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临港工业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通盘考虑,以加速确立山海关区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拓宽思路,广开言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粮食物流方面的专家、学者、国家相关部委主管领导、国内外涉粮大企业老总,就粮食物流产业发展进行座谈研讨;要高站位、高起点,区别于一般性的、传统的临港粮食物流中心;要注重协调与环渤海、环京津两大经济圈之间、城市之间物流发展规划的衔接,避免盲目投资和资源浪费,规范市场准入;要充分整合现有粮食物流资源,使其逐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加快推进以山海关为中心,以环渤海、环京津两大经济圈为外延的北方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的形成。
  第二,加大投入,推动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山海关区的粮食仓储、装卸和运输等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现代粮食物流日益发展的趋势,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粮食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进行集中建设和改造。首先,对国有粮食仓储设施进行新(扩)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重点扶持国有骨干粮食购销企业对仓储设施进行改(扩)建,主要完善和建设粮食立筒仓、粮食浅圆仓等散粮中转库项目,提升粮食购销企业的整体功能,使其适应“四散”粮食流通的仓储需要。目前,秦皇岛中泰裕丰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扩建6万吨仓容的项目,已列入全市粮食仓容改扩(建)工作的整体规划,现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待资金到位后开工建设。此外,该局正在积极争取省政府的国债贴息贷款,在临港工业园区新建40万吨集港立筒仓群。其次,对铁路专用线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对秦皇岛中泰裕丰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现有粮食铁路专用线进行低站台改造,配备适用的部分L18型散粮火车及牵引设备和刮板输送机、吸粮机、斗式提升机等相应的装卸设施,使其具备接卸、装运粮食散装火车、汽车的能力。再次,对粮食检验检测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改变目前粮食收购检测指标不完整、不规范的状况,加强化学指标和卫生指标的检测功能,改“按等收购、多等混存”为“按质收购、分类储存”,从粮食物流源头保证粮食品质。在粮食物流的各主要环节,建设相应的粮食检验检测设施。
  第三,狠抓项目,吸引粮食物流项目的多元化投资。以山海关临港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张旗鼓地宣传该区发展粮食物流的诸多优势和优惠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投入到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来,通过市场运作,拓宽投资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吸收国内外资金,加快粮食物流中心建设。通过前期的精心谋划,已确定了粮油物流信息中心、粮油及其加工品检测中心、粮油食品配送中心、粮油批发市场等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和粮食加工集群项目,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并存、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共担风险、共同受益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产业园区。
  第四,引培并举,加强粮食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现代粮食物流是一个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人才在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中具有核心作用。当前,从全国粮食物流行业来看,还普遍缺乏适应现代物流及整个供应链过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要不断加强粮食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粮食物流人才,特别是粮食企业应重视和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培养方式应侧重于岗位理论和业务培训,有条件的可选送到高等院校学习或派人到物流发达的地区学习深造。在立足培养的同时也应注意引进所需的人才,包括聘请国内外粮食物流专家到企业指导交流,在交流合作中提高企业专业人员的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粮食物流人才队伍,以满足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需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