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委关于实施兴港强市战略加快港口发展意见

2007-11-3 12:5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多年来,我市积极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港口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形势要求和沿海一些城市相比,我市港口还存在建设速度慢、整体规模小、大型泊位少、布局零散等发展滞后的问题,其优势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此,市委、市政府确定要立足威海的海洋优势,积极实施“兴港强市”战略,通过资源整合、设施建设、政策扶持等多种途径,把威海港建设成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国北方大港。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积极实施“兴港强市”战略,全力推进港口又好又快发展 
  (一)港口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沿海城市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港口在区域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越来越突出。功能日益完善的港口,已成为沿海城市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提升产业、拉动经济的最大优势。在充满竞争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增强实施“兴港强市”战略,加快港口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实施“兴港强市”战略是“以港兴市”战略的延续和提升;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全省“三个发展”排头兵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海陆经济一体化,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抓港口发展就是抓重点、抓大事、抓长远的思想,把港口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强力推进我市港口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威海港发展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 
  (二)功能定位。根据交通部、省政府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威海港总体规划,威海港是我国沿海的重要港口,是我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及临港产业的重要保障和依托,是山东半岛对韩国和辽东半岛的客流中心及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支线港。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基础上,要积极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将威海港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油品中转中心,成为中韩国际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威海港区以集装箱、能源(煤炭)运输、油品中转功能为主,成为一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港区;石岛港区作为威海市港口群中的重要辅助港区,发展集装箱、客货滚装运输、水产品出口和钢铁、建材等散杂货运输,并结合镆铘岛石油化工基地建设,考虑油品中转运输,实现港口从单一功能向现代综合物流功能的转变;龙眼港区以石油及制品、客货滚装运输为主;蜊江港区以煤炭进口、水产品出口为主,兼顾当地的件杂货运输;张家埠港区和乳山口港区是威海港的补充部分,主要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服务。 
  (三)发展目标。1.到2010年,全市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力争达到7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100万标准箱。其中,威海港区货物吞吐量力争达到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80万标准箱。“十二五”末,全市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力争达到1.3亿吨。 2.拓展港口客运服务功能,扩大对韩国和辽东半岛的客流量,逐步形成挂靠高等级豪华邮轮的能力。到2010年,全市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50万人次,国内旅客150万人次,游客300万人次。3.扩大规模,提升等级,拓展功能,调整结构,使港口建设适应国际航运业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全市港口计划投资73亿元,新建、扩建码头泊位50个,深水泊位35个,其中5万吨级泊位10个,7万吨级泊位2个,10万吨级泊位2个,30万吨级泊位1个,使全市港口深水泊位达到51个,港口等级达到10万吨级,年货物通过能力达到6000万吨。 
  (四)指导原则。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和社会、速度和效益、结构和质量、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一流的规划理念和工作标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维护港口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坚持深水深用,宁慢不乱,科学开发,有效利用,严格岸线审批管理,强化岸线资源保护,避免港口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2.坚持港口优先。在港口用地及铁路、公路、电力、给排水等与港口密切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中,要与港口发展相适应、相衔接。当其他分区规划、专项规划与港口规划发生矛盾时,原则上应服从于港口规划。 
  3.坚持资源整合。按照港口总体规划,对全市港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突出中心港的龙头地位,使港区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提高港口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增强对外竞争的整体优势。 
  4.坚持开放带动。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扩大开放,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提高港口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日、韩等东北亚地区周边港口及渤海湾港口的战略合作,加强与大货主、大船务公司、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增强港口的区域竞争力。 
  5.坚持市场化运作。广开融资渠道,鼓励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增强港口发展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统筹规划,留足港口发展空间 
  (五)要严格执行《威海港总体规划》,依据规划对全市港口岸线资源统一管理,确保港口资源的合理利用,形成以威海港区为中心,石岛港区、龙眼港区为两翼,蜊江港区、张家埠港区、乳山口港区为补充的港口格局。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规范和管理,港口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规划港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不能改变性质、挪作他用,避免以城占港。 
  (六)按照新一代港口规划理念,港口后方区预留2.5公里陆域作为港口用地。对具备建港条件的区域,预留出充分的岸线和陆域纵深地带,以满足港区物流和临港工业发展需要。对规划的临港工业用地,要重点发展对港口依赖性大、原料产品进出量大的工业项目和物流项目。要根据《威海市临港工业园发展规划》,优化临港产业布局,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为主,扎实做好临港工业园的招商引资工作。要尽快制定临港产业招商指导目录,作为招商引资的依据。 
  (七)对影响港区建设的建筑物拆迁、搬迁工作,由辖区政府、开发区管委组织实施。其补偿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政府可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要搞好威海新港区内、华能电厂周围区域的规划和整治,扩大港区发展空间。要坚持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加快推进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建设。 
  (八)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提高港口综合辐射能力和集疏运效率。加快铁路集疏运通道建设,延伸、扩建威海新港区进港铁路至大型液体石油泊位区,规划建设威海新港区东线疏港铁路,提高编组能力和通过能力。加快公路集疏运通道建设,规划建设港区专用疏港公路,实现疏港公路与高速公路网的连接。 
  四、稳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提高岸线综合利用效益 
  (九)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步实施、实现共赢”的原则,实施多种形式的资源整合,优化港口生产要素配置,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提升整体竞争力。 
  加快华能威海电厂码头和威洋石油码头的资源整合,提高威海中心港区的专业化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今后,威海中心港区的码头建设,要以公用码头为主,避免出现一边整合资源、一边分割闲置资源的问题。 
  (十)依据《港口法》的规定和《威海港总体规划》的要求,遵循港口发展规律,逐步理顺港口管理体制,实行“一市一港一政”。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全市港口整合为一个港—威海港,下设六个港区(威海港区、石岛港区、龙眼港区、蜊江港区、张家埠港区、乳山口港区) ,实行统一的港政管理。 
五、加快推进威海中心港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十一)从规模潜力、资源条件、生产能力、市场前景及所处区位优势等方面看,威海中心港在全市港口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完全有条件建成亿吨大港,要重点发展、重点支持,全力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十二五”期间,威海中心港港口等级要达到30万吨级,年货物吞吐量达到亿吨,迈入全国大港行列。 
  (十二)进一步强化港口功能。根据市场需求和现代港口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装卸存储、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等基本功能,拓展和强化现代物流、加工配送、交易结算、信息服务等现代港口功能。要加快建设和打造威海中心港国际客运中心、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和大型油品储备中转中心。在威海中心港规划建设国际临港物流园区,积极推进中韩整车物流、中韩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加快集装箱场站、仓储运输中心等现代物流业设施建设。 
  (十三)坚持走合作与错位竞争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威海中心港靠近国际主航道和拥有优良深水岸线资源的优势,重点发展国际原油、集装箱中转业务,逐步增加日韩航线,适时开辟欧美干线。通过实行错位竞争,扬长避短,突出特色,以强势要素参与分工,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要搞好港口对外合作。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鼓励港口企业广开融资渠道,实现港口投资多元化,形成内资外资并举、国有民营并存的投资格局。支持多方参与,鼓励合作建港,实现共赢发展。要坚持“重引资更重合作、重招商更重选商”的原则,统筹兼顾,注重选择有实力、有货源、有航线的知名航运企业、货主和码头运营商参与港口建设,将港口的资源优势、船东的运力优势、货主的货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将引进资金、引进货源、引进航线与引进管理、引进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十四)做大做强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1.增强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活力。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企业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现有用人机制,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储备,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借鉴国内外先进港口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主营业务,优化港口服务,逐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港口企业集团。2.大力开拓货源市场。坚持一手抓陆向腹地的延伸,一手抓海向腹地的开拓,加强对货源市场的调研、分析,制定相应的货源开发对策。健全货源开发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完善港口腹地办事机构布局,在重点货源生成区设立办事机构,形成完备的市场营销网络。增辟班轮航线,增加国际国内航班数量,扩大与南方主要港口间的内贸运输,积极拓展集装箱远洋运输直达比重。在海关的支持下,加强与腹地物流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建设具有综合物流集散功能的内陆“无水港”。3.降低客户运营成本,形成港口价格比较优势。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运营费用。健全和完善价格优惠机制,本着“鼓励大户、鼓励增量”的原则,对重点货类、重点航线、大船东、大客户给予更多的优惠。降低客户的综合运输成本,为客户策划运输组织方案,减少中间环节,优化运输方式,形成并保持在中国北方港口中的价格比较优势,增强对船东和货主的吸引力。4.鼓励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实施跨市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广结战略联盟,优化资源配置,壮大自身实力。支持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上市融资和按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 
  (十五)加大对威海中心港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1.加大对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将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年度预算盘子,统筹考虑安排。加快建设威海新港区水、电、气、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由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负责,将有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至新港区边界。免收新港区给排水增容费。港口建设所需征收的其它费用,可依法依规申请减免。2.对于港口建设用地,除按现行政策可以划拨使用的以外,其余建设用地应实行有偿使用,采取协议出让方式的,可按最低标准缴纳土地出让金。对于港口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之日起,免交土地使用税10年。
  六、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发展 
  (十六)要抢抓国际国内赖港赖海产业加快向沿海港口城市转移,国家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放开原油成品油市场、重视发展石化工业等机遇,快速反应,主动出击,争取引进一批适合在我市发展、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重大临港项目,以大港口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培植大产业,以大产业实现大发展。加快建设符合第三代港口特征的物流平台,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基地,培植一批大型物流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以港口为枢纽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临港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优化整合临港工业布局,以石油化工、加工装配等运量大、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产业为重点,集中培植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形成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体系;加快金融、保险、信息网络、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服务体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广泛宣传威海港口的优势条件,加大临港产业的招商力度。 
  七、优化服务,营造一流口岸环境 
  (十七)创造良好口岸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威海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积极推动港区联动,加快港区功能组合和延伸放大,优化完善港区之间的功能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功能,促进港航、仓储和物流产业的互联互动,实现威海港与出口加工区的一体化发展。 
  (十八)不断提高口岸综合效率。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防检查等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口岸“大通关”模式,简化口岸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逐步实现全天候通关和一站式通关。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港口发展同步规划和建设口岸查验配套设施,保证港口口岸通关顺畅。要整合威海口岸信息资源,完善网络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口岸各类信息的全面对接互动和全程网络化传输。对港口信息化建设,市信息化管理部门要给予技术支持。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集装箱车辆快速通道,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 
  八、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建立一体化推进机制 
  (十九)要加强对港口建设与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威海市港口建设推进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综合指导全市港口建设发展,统筹港口规划与临港其他专业规划间的衔接协调,研究解决对全市港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集疏运体系建设、通关服务等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港口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市港口建设推进委员会主任,分管市长任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委员会成员由各市区、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部分专家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常设办事机构,主要负责全市港口规划、用地、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建设和港口海域使用、岸线开发保护等方面的协调工作,负责港口环境建设、临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协调工作,负责港口建设与发展的其它协调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对各市区、开发区及相关部门、单位提报市港口建设推进委员会研究的议题进行梳理,并对港口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具体意见,报市港口建设推进委员会研究确定。办公室要制定《威海市港口建设推进委员会组成及议事规则》,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港口建设与发展决策机制。市交通局、港航局作为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要依据《港口法》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港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各市区、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对港口建设与发展中需向国家、省、市请示研究决定的问题,要事先与市港口建设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沟通、衔接,并以正式文件报送,由办公室负责协调进入研究、上报程序。 
  (二十)要按照交通部《关于我国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引航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统一、安全引领、公平服务、高效廉洁的港口引航体系,为港口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发展环境。要严格规范并加强海洋功能区划的监督管理,严禁在规划港口水域范围内新增海上养殖、新建水上设施,确保港口发展用海需要;整顿和解决好非法捕捞养殖、占用港口锚地、阻碍进港航道、扰乱码头作业等问题,保障港口作业及船舶航行安全。 
  (二十一)市国资委等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国有港口企业的考核奖励办法,从港口发展水平、经营业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职工收入水平等方面,加大对国有港口企业的考核,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动港口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主动为港口发展行方便、做贡献。要明确任务和责任,狠抓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凡属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要各负其责,狠抓落实。涉及几个部门的工作,要主动配合,加强协调,形成支持港口加快发展的合力。 
  (二十三)要将港口建设与发展的任务,列为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作为市考核办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为港口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单位,市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贯彻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批评、及时督促、限期整改。对港口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主动听取市人大、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要广泛听取港口相关企业及客户对港口工作的意见,认真加以改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