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经贸优势互补促发展

2007-11-26 10:0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自2004年中欧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中欧双边经贸可以用‘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形容。”商务部研究院欧洲部主任李钢对记者表示。   从2004年起,欧盟始终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也成为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2004—2006年,双方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其中中国的出口年均增幅高达32.5%,进口年均增速也为18.8%。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中欧进出口总额达2875.2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在中国与欧美日三大贸易伙伴中,中欧贸易增长率大幅超过中美、中日贸易增长率。
  “这既有欧盟东扩的效应,也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李钢说。
  而优势互补更是促成双边经贸往来步入“快车道”的重要因素。海关统计显示,中国输欧产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产品和制成品方面,而欧盟对华出口产品则主要为高新技术产品。双方合作保持较高水平。
  欧盟也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的第一大来源地。我国从欧盟引进的高新技术项目占我国从全球引进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欧盟拥有我国目前所急需的能源、环保、交通、化工、汽车、电子和农业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同时转让态度也比较积极。”李钢表示。
  此外,欧盟对华投资继续保持增长。2004-2006年欧盟累计对华投资项目8011个,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62.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年均增速26.45%,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欧盟对华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较大,技术含量也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核电站、磁悬浮列车、环保等项目已成为中欧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中国对欧盟国家的投资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除传统的贸易、海运、银行等领域外,产业型投资也有所发展,以华为、中兴、TCL、海尔等为龙头的企业在欧盟的投资已取得初步进展。2006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欧盟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已达1.3亿美元。
  根据中欧双方达成的协议,从2007年初开始已经启动了双边伙伴关系的谈判,尤显重视经贸领域。双方致力于更新1985年《中欧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以此作为发展双边关系的指导性文件。中欧双方在国际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如对非洲的发展援助、亚欧合作、WTO多边贸易框架内的合作与推进等。双方的共同利益、关切范围已远远超越了双方各自边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