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港转化港口资源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2007-11-25 14:2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绍兴港发展态势正猛,但能否实现“把港口资源优势转变为绍兴市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关键还要看——   绍兴“以港兴市”舞台怎样搭
  朱 平   赵国明
  绍兴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港辖内拥有杭甬运河、曹娥江、浦阳江三大水系。根据《绍兴港总体规划》,到2020年,绍兴港将达到港区7个,作业区35个,泊位333个;旅游码头11座,泊位55个。预测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4 620万吨,其中集装箱为56万TEU。随着港航强省工程的推进,港口与城市的发展正在逐渐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港口运输功能的增强和港口经济的壮大,不仅将有效加强城市的交通枢纽功能,更将成为城市最为开放和创新功能最强的区域,有力地带动沿港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沿港区域经济发展
  发挥产业集聚作用,推动临港工业园区建设
  港口的建设必将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促发“沿港效应”。一是临近港口的产业因为其生产经营的运输环节少,成本费用低;二是港口基础设施,如码头、库场、公路、铁路、信息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可成为临港产业的共享资源。这些优势使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群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在此基础上积聚起的发展空间,也可为港口区域的土地增值创造条件,并不断推动配置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一些以建材、电力、化工等产业为主的大中型企业,依托水运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共识并纷纷表现出投资热情,如在绍兴滨海港区,绍兴钱清热电有限公司投资建造30万伏发电厂工程已于200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立项;绍兴三鑫石化落户滨江,一期拥有3个1 000吨级年吞吐量200万吨的化工原料泊位正在抓紧建设中。这些企业落户滨海工业新城,均与滨海港区良好的港口条件有关。港口的建设,不仅是要抓好码头、库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港口功能定位,合理规划,引导临港企业与之衔接、配套,形成临港工业园区,达到港口与园区之间、园区内工业成分之间、工业与港口服务业之间交互作用、和谐共生,实现港口资源的最佳配置、互相利用、互补共享。
  发挥港口综合物流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现代港口,不仅只有装卸、存货、中转这一作用,在现代物流理念下,传统港口将成为货物转运、聚集、增值、拼装、配送甚至贸易的中心,并且控制着货物的及时流转。港口质量高低已经不再是仅决定于船舶进出港的速度、码头处理货物的速度和质量,而是越来越取决于与腹地联系的质量、增值服务的质量,如物流和信息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甚至已经开始把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以及发展“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
  要用现代物流理念来认识绍兴港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港口各项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使港口更好地为绍兴及其周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以港兴城、港城互动,推动城市综合发展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港口与城市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两者良性互动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城市作为港口设施的载体,成为港口产业发展的依托;另一方面,港口产业由于关联度大,经济带动性强而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港口的发展促使相关公司、供应商和关联产业相应集中,促进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沟通和交流,带动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餐饮、金融、保险、代理、旅游、信息、口岸等相关服务发展,形成相关产业链条,构成广阔的经济辐射面,从而从多方面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港口作为水陆货物运输的结点,将同时有效缓解陆上交通,减轻城市道路压力,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确保了城市清洁、宁静、优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为绍兴市城市与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推动了城市品位的提高。
  加快推进绍兴港建设的建议 发挥政府在港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政府在港口规划和总体布局等方面发挥宏观控制及政策导向作用,注重分层次的规划和指导合理开发利用港口资源,制定沿河产业布局发展规划、临港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和维护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在具体项目建设及运作等方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规划控制、积极引导相关企业进入港口园区,充分发挥港口作用。
  广开渠道筹集港口建设资金
  一是要与省内河航运建设资金相配套,尽快建立市级内河水运建设基金,以提供水运发展稳定的资金来源。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政府、港务企业、货主及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港口的积极性。经营性港口码头建设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多方投资,股份制经营,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争取纳入国债项目和利用外资,加快港口码头的建设。二是要探索以港口建设带动周边土地升值,以土地升值的增额补贴港口建设的融资方式。对于港口建设用地及后方物流园区和临港工业用地的建设给予土地优惠政策。三是由政府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建设连接港区的道路和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煤气等基本保障设施。四是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社会集资、外商直接投资、租赁经营、港口企业自筹和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港口建设资金。除企业自身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以外,政府应减轻企业负担,今后政府港口管理部门应通过行业规费或税收、资源使用费、既有资产租赁或转让、财政补助等方式,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专项用于港口航道、主要集疏运通道、安全保障和其他公共配套设施等的建设和维护。
  重点发展内河港口集装箱运输
  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是一种现代化先进的运输方式,在国际货运业务中,集装箱运输已成为件杂类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绍兴是外贸强市,2006年绍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39.49亿美元,同比增长33.04%,其中,纺织品、机电产品、医药品等适宜集装箱运输的商品占84.5%。因此,积极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实现绍兴内河集装箱运输与上海、宁波-舟山港的口岸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培育绍兴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满足近年日益快速增长的集装箱运输需求。要加快枢纽港区集装箱专业码头建设,完善集疏运通道;要加强港口货物仓储、配送、拼装、货代、船代、运输等服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要提供良好的金融、通关、信息及口岸服务,为使港口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中心创造条件;要引入有资金实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集装箱运输企业或物流企业,共同拓展集装箱运输市场,逐步建成现代化的内河集装箱运输体系,为发展绍兴外向型经济服务。
  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
  要重视港口行业管理及港口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特别是懂得国际集装箱运输、货代、船代及现代物流的国际规则的各类管理及专业人才。绍兴现有的港口码头还停留于货物装卸、驳运、中转等简单的运输服务,离现代经济发展对港口功能的要求相距甚远。目前,作为杭甬运河配套工程的绍兴港越城港区中心作业区己开工,计划在两年内建设完成。该作业区投资估算4.39亿元、规划占地529亩,拥有17个500吨级泊位。它的建设标志着绍兴现代化、规模化、多货种、集存配多功能的内河港口及综合物流体系建设的开始。因此,加快港口经营管理和国际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不断提高港口疑难问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适应绍兴港口建设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己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