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压力明显期待整合

2007-11-22 11:5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国内钢铁出口放慢、新增产能过剩、海运费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中国钢铁行业在瑞银证券眼中已俨然成为“易碎品”。瑞银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唐骁波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瑞银对未来12个月中国钢铁行业持中性观点,在全球范围内更看好俄罗斯、拉美和美国的钢铁企业。 
  钢铁出口高增长难维持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钢铁净出口达4718万吨,相当于当期粗钢总产量的11.5%,而这一比例在2005年还为负值,两年时间国内钢铁出口发展十分迅速。欧盟、韩国和美国位居国内钢铁前三大进口国,去年前20位主要进口国占我国钢铁总出口量的88%,今年前7个月,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到86.7%。
  唐骁波表示,中国钢材出口受到多重因素影响,预计未来将维持在国内总生产的10%-12%水平。首先,中国钢材出口主要集中在建筑用钢材等低附加值产品,这导致出口均价无法提高,使得在国内外钢价同时上涨的情况下,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差值进一步扩大,价差从2005年的50%上升到今年的78%。从瑞银的统计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价差扩大时往往钢材出口量也在猛增,但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国内钢材的价格优势会进一步削弱。其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也会影响对钢材的需求。瑞银调低了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系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全球经济2008年可能出现软着陆,明年GDP增速预计为4.3%,低于今年的4.8%,中国GDP增长也从今年10.9%下降为10.4%。
  另外,政府主导对国内钢铁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从历史上看,从2004年以来,政府相继出台4次调控政策,每次政策的出台都导致了一段时期钢铁供应量的大幅减少。唐骁波表示,出口调控对钢铁业影响巨大,政府采取诸如继续调高出口税率或出口许可证等管理手段,国内钢材出口量可能被控制在国内钢铁总生产的10%-12%。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也可能带来相反效果。在具体操作上,许多小钢厂一边淘汰落后产能,一边新建符合要求的更大规模的产能,淘汰与重置产能的比例达到1:2甚至1:3,加剧了新增产能过剩的问题。
  行业整合为明年亮点
  唐骁波表示,明年钢铁行业的利好因素主要来自于适度销售价格的提升和行业内并购重组的加速。宝钢股份2008年第一季度钢铁产品调价通知昨日出台,上调成为主基调,在今年第四季度的基础上,热轧产品普遍上调300元/吨,普冷产品普遍上调200元/吨;宽厚板基价普遍上调500元/吨。他认为,宝钢提价一是由于其四季度钢价较低,有补涨因素,二是受到成本上升的压力,总体看来未来长材价格仍可能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起主导国内钢铁业发展最主要的积极因素仍是行业整合。根据政府规划,2010年我国前十大钢铁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要提高到50%,在2020年将进一步提升到70%的水平。然而,前十大钢铁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截至2005年仅有37.7%,去年这一比例下降到34.6%,在今年的前7个月里,更轻微下降到33.7%的水平。对此,唐骁波认为主要是由于政府在项目审批上有所控制,但在央企整合大潮中,钢铁企业加速行业并购是必然趋势。他预期今后国内将形成6个产能超过3000万吨的钢铁生产基地,宝钢集团以8000万吨产能位居首位,鞍本集团、武钢集团产能均在4000万吨以上,首钢集团、新唐钢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
  对于钢铁行业的整体估值,唐骁波给出2008年12.5倍市盈率、2009年11.3倍市盈率的水平,但对A股市场则暂未做出预测。他表示,国内钢铁行业的估值水平取决于成本谈判,现在国际三大寡头控制72%铁矿石资源,同时,国内小钢厂在现货市场抢购铁矿石也给合同市场带来涨价压力,对我国铁矿石谈判非常不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