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冷链第三方物流呼之欲出

2007-11-20 12: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日,以冷藏药品冷链管理为主题的专业、公开、公益类的论坛,在医药行业首次登台亮相。11月初,在由浙江英特药业搭台的“2007年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管理发展西湖论坛”上,不仅有冷藏药品的上下游企业和终端参加,中铁快运等第三方物流公司也登台亮相,高调宣传。会后,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浙江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松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等联合发布《共同宣言》,意欲在冷藏药品冷链管理上整合业内外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结成战略联盟。   

  ▲冷链物流体系待健全   

  绝大多数生物制品需要低温方式保存与运输,要求冷链质量更高、标准更严格、操作更规范,冷链也成为生物制品品质保证的关键环节。冷链物流则是指冷藏冷冻物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在生物制品研究生产环节上,我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有的甚至超过国际标准,但在低温运输上温度得不到保证,常常断链,使得生物制品最终使用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企业经常采用的配送方式是泡沫箱装入货物和冰袋,然后打包,以快递的方式发出。”北京松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立军说,“采用这种方式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每次寄出去的货到收货人手中时冰袋已经化了。由于泡沫箱的保温性不够好,与蓄冷材料结合使用,最多只能保持5个小时恒温。超过5小时后,箱内温度在2个小时内就会上升到箱外环境温度水平。尤其是需冷冻保存的货物,温度更难得到保持,货物品质因而难以保障。同时,泡沫箱一次性发货后就不再使用,严重污染环境,不符合环保的理念。”   

  不仅如此,药品冷链物流的管理方法和监测技术手段也相对滞后。比如,人工测量和纸面记录、无统一数据系统支持、实时性差、无法进行预警、损失率大等等。   

  近年来,媒体曾曝光一些食品、药品因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冷链物流管理,而造成重大的人身事故、经济损失的事件,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严格保持运输中的低温成为生物制品流通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尚不健全,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服务质量缺乏统一的标准。”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表示,“在这样的现状下,几方联合发布《共同宣言》的目标是,提高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制定行业标准,为社会提供‘标准、规范、集约、高效’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提高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   

  为落实《共同宣言》达成的共识,各方同意,在年底前组成联合课题小组,共同争取国家相关部委、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研究、探索、实践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申请制定行业生物制品冷链物流标准和技术规范。   

  据了解,发布《共同宣言》的各方还将致力于冷链物流行业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多角度的合作与交流,研究新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和服务模式。   

  ▲第三方冷链服务受关注   

  西湖论坛上,依托于“铁老大”的中铁快运凭借其全国铁路物流资源引起在场生物制品企业的关注。  

  据了解,今年8月底中铁快运刚刚推出冷链快递服务,目标市场包括生物制品、医药制剂、高档食品等低温运输产品等。   

  “冷链快递是中铁快运在现有快递包裹业务基础上,将蓄冷高新技术和中铁快运网络资源相结合的新型产品。”据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冷链部经理吴兆祥介绍,“该产品以无能源蓄冷技术与设备为基本手段,采用蓄冷式冷链专用保温箱,配备蓄冷板及其它辅助设备,面向社会提供小批量、多批次、保温、准时、‘门到门’的全程冷链运输服务。运输方式是以铁路旅客列车行李车为主要运输工具,辅以公司干支线公路运输及航空运输。”   

  孙立军表示,和传统泡沫箱运输方式不同的是,冷链保温箱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物流技术装备。具体的做法是:将冷冻货物和冷藏货物分别装于不同箱内温度的“冷链保温箱”中,这些保温箱的温控是靠不同温度的蓄冷剂来完成的,之后可与常温货物一同装载在普通货车中进行配送。这不仅能充分保证冷冻冷藏货物的配送质量,而且可有效利用普通货车的配送能力,并减少冷藏车的购进量,降低配送成本,更加环保和节能。   

  采用保温箱加蓄冷剂的冷链运输方式,企业自行运作会面临前期投入大、运作成本高、专业管理难度大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药企会考虑选择第三方物流承担冷链物流业务,以避免自营冷链物流所带来的基础设施、设备、网络及人力上的高投入。   

  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将给几方带来益处。孙立军表示:“第三方冷链物流可为医药企业节约大量的前期投入,因为保温箱和蓄冷剂都不需要自己购买,物流公司已经提供。同时,企业无需考虑运作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外包给冷链物流公司,可解决运输中温度链不断掉的难题。即使货物品种有多样性、少量性和发货地的零散性,但冷链物流公司可以充分整合资源,采用多式联运以发挥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优势。”   

  2006年底被批准开展“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业务的英特药业,也尝试着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从企业物流向行业物流转型。浙江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姜巨舫说,英特药业将以现有药品分公司起步,组建生物制品专业营销队伍,专注冷藏药品冷链配送,在浙江及长三角地区开展专业冷链配送。英特药业现有新老仓储面积27870平方米,全阴凉库房20000余平米,具有较为完善的设施设备,能为药品安全储存提供充足的条件。   

  专业人士表示,从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以高性能保温箱配合蓄冷材料保证低温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是未来医药生产和经销企业的重要选择。   

  ▲优势互补联大靠强   

  近年来,冷藏药品销售金额一般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药品总销售额的7%~8%,其毛利较一般药品高,市场较稳定,虽然比重不太大,但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2005年4月19日,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依照条例规定,属于国家计划免疫的疫苗由政府埋单,由公民自费自愿接种的二类疫苗市场将放开,这都推动着冷藏药品市场扩容。   

  目前,我国大型商业公司几乎都有冷链物流部,有的还成立了专业化公司,但且整体规模不大,也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且冷链物流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朱长浩表示,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很大一部分疫苗并不在医药商业渠道流通,有些公司不具备承担冷链物流的规模和实力,冷链过程得不到保障,冷链药品安全存在隐患。而第三方物流的介入将逐步打破原有冷链物流的格局,用新模式和新的服务理念,在冷藏药品市场中分羹,   

  “为了实现产业链整合,几家第三方物流公司还将共同结成战略联盟。”姜巨舫表示,“战略联盟将努力打造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平台,特别是要奠定长三角地区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中心的地位,创立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品牌。至于组成战略联盟的具体措施,几方还在商谈中,也可能会联合更多企业,但宗旨是实现集约化,优势互补,联大靠强。”   

  朱长浩表示:“简单来说,联盟的合作方式可以这样描述,药企利用中铁快运的全国网络优势,将生物制品发送到全国省市级城市,再借助区域商业公司的分销网络,直接配送到终端,而冷链物流中也有专业的技术服务加以保障。”   

  “联盟形式也有可能在全国其他地区被复制,比如中铁快运也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客户。联盟是竞合的关系,业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自发挥优势,形成共赢。”朱长浩说,姜巨舫表示,除了商业合作外,英特药业还将和其他相关企业讨论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方面进一步合作的具体方案,包括开发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打造长三角地区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全社会提供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开展冷藏药品冷链物流24小时门到门快速反应配送服务;建立开放式的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多赢和医药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减少流通节点,降低流通成本,保证冷链物流无缝链接;制定出标准和规范,为政府制定行业标准进行有益探索。   

  朱长浩表示,药品冷链物流需要建立行业标准,提高准入条件,规范化发展。而早期介入、规范发展的企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