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运中心应向伦敦学习

2007-11-20 12:0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内地深圳、上海等港口的迅速崛起,香港作为海内外经贸商品的主要转运角色,已面临巨大的挑战,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主席、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图)认为,内地港口的发展或可能减少香港港口中转量,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仍难以动摇,伦敦应是香港的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    港货运枢纽角色淡化 
  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6年,内地出口量年均增长超过38%,而香港同期的转口贸易量增长只有15%,亦表明伴随内地向全世界开放,香港枢纽角色在流通领域正在淡化。对此,王祖温认为,尽管香港作为重要货柜港的地位受到挑战,但其与航运业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他表示,伦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运中心,但没有码头,只做所有与航运相关服务,包括船舶买卖、租赁、融资、保险、中介及其相关的法律服务等。而香港凭借其高水平教育、专业人才和制度等优势,亦有良好基础发展与航运有关的专业服务,与伦敦有很强的相似性,这些都是内地港口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从这个角度,伦敦应是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 
  中国人才需过语言关 
  伴随造船、航运以及相关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海事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内地海事人才培养的投入和力度也在逐步加大。王祖温表示,目前中国海事人才尚不能称世界一流,而外语能力成为主要掣肘。他称,以往海事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差距,各大高校已通过添加实验设备、增加实践课程以及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而逐步缩小。与国内外海事院校相比,大连海事大学的船舶、轮机专业更是因有通信导航、自动控制等一系列学科群支撑而具备较强技术优势,但学生在外语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他透露,大连海事大学计划从2009年航海专业大三学生开始,使用全英文课本,采用英文授课,同时邀请国外有经验的船长参与教学与交流,藉此营造英文环境,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作为新任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主席,王祖温称,在两年任期内,他将致力于国际高等海事院校的教材标准化工作,将基于中国海事教育的教材努力推广成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的标准教材,供全世界海事院校的学生学习。他称,中国现在是航运大国,但还不是航运强国,表现在中国的船东和组织在IMO等国际组织上发言权重轻,提案少。最近大连海事大学专门成立“IMO国际海事研究中心”,希望通过更多的提案争取国际海事组织中的话语权,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而中国海事教材向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提升中国航运、海事地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