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风光无限 需要形成完整体系

2007-11-19 13:1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30年间,全球投放市场的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已超过300种,生物药品销售额占整个医药行业销售额从1995年的不足4%提高到2004年的12.5%。专业机构预测,到2011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收入有望达到982亿美元。生物制药动力强劲,“冷链物流”自然风光无限。中铁快运推出冷链快递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谋求产业链整合,探索建立行业标准和准入机制,场面相当红火热闹。但热闹背后,是我国药品冷链尚未形成体系的现实。换句话说,打造“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平台”,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由于药品冷链是以保证易变质药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复杂。首先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易变质药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而药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这些特质决定了冷链物流不仅要具备渠道功能,更要形成完整体系。而我国目前冷链物流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完整独立的药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协调。其结果如报道中所说,“在低温运输上温度得不到保证,常常断链,使得生物制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药企利用中铁快运的全国网络优势,将生物制品发送到全国省市级城市,再借助区域商业公司的分销网络,直接配送到终端,而冷链物流中也有专业的技术服务加以保障”——重点抓住了,但方法有问题。要达成产业链整合,仅凭几家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联盟显然力有未逮。一个国家的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举例来说,2004年夏季,我国出现了近30年来最严重的电力短缺局面,全国各地拉闸限电不断升级。断电就意味着冷链的断裂,而对于生物制药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来说,没有制度保障,何谈电力安全?美国于2002年成立冷链协会,该协会由航空公司、卡车运输商、地面搬运商和设备生产商组成,主要研究易腐货物的有关问题,为运输温控货物制定标准化的指导原则。去年,美国冷链协会发布《冷链质量指标》,用以测试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并将为整个易腐货物供应链的认证奠定基础。而在我国,与药品冷链相关的国家标准目前仍是空白。 
  事实上,避免药品“因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缺乏有效冷链物流管理”造成的重大人身事故,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道义责任。如果站在全民健康安全的高度上来看待药品冷链物流的系统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就是全体社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