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长毛光烈:打好“港口牌” 服务长三角

2007-11-17 14: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委副书记、宁波市市长毛光烈今天接受苏浙沪网络媒体“走遍长三角”报道组专访时表示,宁波要打好“港口牌”,把港口优势转化为物流、贸易和产业优势,随着跨海大桥通车在即,做好服务、融合、合作三篇文章,促进宁波经济发展和长三角区域的联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宁波将深入实施“六大联动”,努力实现“六大提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600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0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0000元和13000元。

打好“港口牌”带动服务业大发展

  毛光烈市长介绍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宁波将做到“四个好”:首先就是打好“港口牌”,把港口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贸易优势、产业优势,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二是种好“高产田”,以效益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土地、能源、资金等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以自主创新和全面开放增强动力,加强节能减排,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弹好“协奏曲”,统筹城乡和相对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推进“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战略,加快新农村建设、生态市建设,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四是唱好“民乐调”,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民富、解决民生、保障民安、发展民和、扩大民乐。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和优势”,毛光烈市长表示,立足港口资源,发挥港口优势,以此推进宁波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完善宁波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宁波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年均递增16%,高出GDP和二产增速2.2和2.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36.8%提高到去年的40.1。
  
  展望下一步的行动,毛光烈市长说,宁波将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形成以国际贸易为龙头,现代物流为支撑,现代金融为保障,科技、信息等知识型服务业为引领,商贸商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为配套的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化、国际化、集群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着力构筑“立足宁波、依托浙江、服务长三角、辐射中西部、连接海内外”的服务业发展大格局。

  港桥海联动迎接宁波新机遇

  港口也是长三角地区建设亚太地区国际门户的重要基础。毛光烈市长说,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宁波港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从增强浙江省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的高度,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战略,使之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我国重要的国际深水枢纽港和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加快打造世界级的国际大港口。今年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又提出“依托宁波—舟山港,建设港航强省”的战略目标。这对于港口资源丰富的宁波来说,既意味着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去年,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区货物吞吐量达到3.1亿吨,居大陆港口第2位、世界第4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06.8万标箱,居大陆港口第4位、世界第13位。而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指日可待,毛光烈市长将跨海大桥的影响概括为四个“有利于”:
  
  首先,有利于完善我国东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体系,使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沿海国道主干线跨越杭州湾,加速区域经济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及杭州湾南北两翼经济的发展。
  
  其次,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优化杭州湾区域原有的交通格局、城市格局、产业格局和地缘经济格局。同时作为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本身就是苏浙沪旅游一大新亮点。
  
  第三,有利于浙江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四,有利于改变宁波市交通末端的状况,大大提升宁波在浙江省、长三角区域中的区位优势,宁波将成为温州、台州等浙东南地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通道。

  服务、融合、合作长三角联动共荣

  毛光烈市长表示,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长三角地区将发展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合作与对外交流的主体区域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我们将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建设,在整合中谋优势,在外联中促提升,在合作中求发展,服务于长三角地区,服务于全国发展大局。
  
  同时,宁波将做好“服务、融合、合作”三篇文章,迎接“大桥经济”时代的到来,谋求宁波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一是在服务中谋发展。加快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努力建设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更好地为全省各地和长三角城市走向世界服务;二是在融合中促提升。主动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积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战略实施,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临港工业发展规模和层次,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三是在合作中求共荣。推进大力发展以进出口贸易为龙头的服务业,搭建周边区域走向世界的平台,继续推进旅游、交通、港口、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幸福是大家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从宁波相继获得殊荣中,我们看到了宁波的凝聚力,看到了人民群众共同的向往和追求,这为我们今后创造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奠定了扎实基础。”在采访结束前,对于宁波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毛光烈市长表示,其实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才是幸福的。宁波市财政现在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未来还将通过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打造,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小康的建设,更加关注人民的幸福感,紧紧围绕群众的幸福追求,团结宁波市人民为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努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