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圈思维"向思路要出路 北海出口加工区快速崛起

2007-11-16 23:4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北海出口加工区是我国西南地区惟一临海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自2005年以来,该加工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出口加工区之一。北海出口加工区的跨越式发展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今年8月6日和11月6日亲笔批示予以祝贺,并冀其继续努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提供更大的推动力。本报组织采访组深入对“北海出口加工区现象”采访,形成此文,希望能对全区各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实现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从2005年创下西部地区首个当年正式运行当年进出口总额就突破1000万美元开始,北海出口加工区就不断刷新发展纪录: 
  2006年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万美元,是2005年全年的5倍; 
  2007年7月末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是2005年的10倍; 
  今年11月15日,再传捷报,园区进出口总额创下1.7亿美元新高,年末有望达到2亿美元,是2005年的20倍…… 
  据最新统计,北海出口加工区综合实绩已超过重庆、武汉、西安、郑州等发达城市出口加工区,位列我国59家出口加工区第18位,并一举跃居中西部(含东北)地区18个出口加工区的第2位。这也是我区园区经济发展首次跻身中西部地区前列。近日,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经过调研,将北海出口加工区跨越式发展成功经验作为全国典型向成员单位推荐学习。 
  论建设时间,北海出口加工区直至2003年初,方才跻进加工贸易的“国”字号队伍中;论起步条件,北海出口加工区生来就直面产业链连接不上、港口物流不配套、建设资金和人才紧缺的“一穷二白”的现实。 
  缘何正式启动运行两年左右时间,发展成果却节节攀升,迅速成为风生水起的北部湾开放型经济的一大亮点? 
  事业是干出来的
  北海城西,一块围网封闭约1.1平方公里土地。这里便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的临海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北海出口加工区。2003年3月正式获批准并于当年底通过封关验收后,由于种种原因,备受期待的加工区却陷入发展停滞不前的境地。 
  2005年3月,曾在深圳有着10年经贸工作经验的北海市常务副市长曹坤华博士走马上任兼任管委会主任。上任伊始,难题像一座座大山一样摆在面前: 
  新老班子交接时,整个出口加工区账面可用资金仅仅10万元,而多年累积下来的银行负债却高达1亿多元;园区配套不完整,海关、检验检疫系统都没有配套到位;港口物流不畅致使综合成本高出广东25%以上;管理人才严重缺失,现有人员面临新业务的挑战;社会对加工区功能看法不一,议论纷纷;政策调整致使区内外优惠倒挂、开发建设受限制等等。 
  “事业是干出来的,干事业就要迎难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管委会主任曹坤华铿锵有力地发出号令,“在各地竞相争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北海出口加工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资金不足——先干起来再说! 
  人手不齐——先干起来再说! 
  评头品足——先干起来再说!
  采访中,记者深深被这个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群体所感动:为筹措资金,加工区人不知道跑了多少路,找了多少人;曹坤华甚至还拿出自己的工资招待客商、奖励为加工区忘我工作的有功之臣;为千方百计将项目引进加工区,他不顾劳累从南半球飞回北半球十余小时晚上接近凌晨时分抵达北海同客商恳谈……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启动后,管委会同志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连续24小时都不休息。3年来许多职工没有休过一个公休假,有的同志摔伤缠着绷带带病坚持工作;为提高招商效率,每个招商人员苦练招商“脱口秀”,做到对涉及项目的所有信息、数据,投资商关注的现实问题,有问必答,倒背如流……“我们正是冲着北海出口加工区人的这股子干劲来的!”采访中,不少客商称赞道。 
  短短两年多时间,北海出口加工区成为率先完成自治区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项目的单位;厂房面积由原来的8000多平方米增加到近30万平方米;园区配套设施七通一平后,成为广西首屈一指、功能完善的工业园区;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现已引进企业37家,项目投资总额达到35亿元。 
  启示一:事业是干出来的,一百个口号也顶不上一个行动。广西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摒弃空而论道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气。北海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史,浸透着加工区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敢为人先、抢抓机遇的胆略气魄,竭尽全力狠抓经济发展的心境、干劲和拼劲。这正是脚踏实地,真想、真干,真出力、真爬坡的结果。
  “跳圈思维”向思路要出路
  “精细规划,精心建设,科学管理,努力打造现代化的出口加工区。”一直十分关注北海出口加工区建设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提出了园区发展的目标。 
  “要在广西没有任何可借鉴模式下让出口加工区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像去找阿基米德的杠杆支点一样,向思路找出路,撬活全局!”曹坤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筹谋出口加工区发展上,管委会一班人找到了不同的支点,撬活了“先与后”、“紧与松”、“高与低”、“有与无”、“大与小”的两极。 
  “先与后”——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鼓励和吸引多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凤筑巢”,通过扶持企业做大,自购土地等方式实现园区发展实现自我造血,再筑“巢”引“凤”,从而全面激活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紧与松”——通过集约化发展思路,向空间要效益。加工区将项目投资强度与地价和经济指标挂钩等政策,引导企业少占地,快投产,多出口,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加工区的建筑密度控制在45%-50%,容积率最高可以达到2.5,建筑层数从2005年的全部单层发展为2007年下半年的3层以上,投资强度达到每亩20多万美元; 
  “高与低”——通过建立加工区管委会、海关、商检三位一体的服务体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效率,成立招商服务中心,降低企业入驻的综合营商成本。通过服务体制改革,加工区内审批核发出口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的时限从商务部规定的10个工作日提前到3个工作日;通过招商服务中心全程代办,才15个工作日就可以办结企业投产前的所有手续;从意向到一期工程2000平方米的厂房建成并投产,富达兴电子项目仅用了2个月,“这样的效率别说在西部,就是东部地区也顶呱呱!”公司董事长伍志远如是说; 
  “有与无”——通过加工区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配套产业发展、物流业发展,将看不到的税收贡献转化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今年前10个月,北海出口加工区从北海港进出的集装箱就达8000多个,占据北海港集装箱货运近40%的增量,每周集装箱航次2年内从12个增加到27个,承担班轮也由17艘增加到37艘,长期困扰北海物流瓶颈问题迎刃而解;随着入园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纸箱、泡沫等包装材料等周边产业迅速发展;园区安排就业岗位从500人到现在的5000余人; 
  “大与小”——以中小项目促启动,以重大项目谋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再引导产业升级实现园区和产业由小做大。通过一些投资规模小的项目启动,聚集人气,逐渐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目前,惠科电子、美达电子已跻身广西机电产品出口前十强,日本三洋、美国西盟、广东永昶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进驻。 
  按照这一方向,出口加工区管委会两年多时间,大胆实践,不断在发展思路、管理体制、招商服务上创新,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启示二:用新的思路谋划发展,势必迎来事业新局面。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推进管理体制、开发机制、招商模式、发展思路的创新,把握科学发展的脉搏,园区获得了永续发展的动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北海出口加工区的跨越之步掷地有声。 
  服务是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说起服务这里真的比广东还好,绝对是一流,是我心目中的NO.1!”11月10日上午,北海惠科电子公司董事长卢集晖用他浓郁的广东腔调普通话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2006年4月惠科进驻北海出口加工区后,曾因为物流和关键零配件配套成本过高,卢集晖一度想撤回深圳。可每提及此事,他却总显得难为情:“加工区的人对我们确实太好了,一走了之,过意不去!”在管委会同志的帮助下,惠科电子由原来只有1万台维修产品起步,发展到年产包括液晶电视在内的6万台视频产品生产能力,成为广西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前3强的企业。“现在北海物流环境在不断地改善、与东盟国家交往越来越多,我们的市场也越来越大,出口加工区也成为惠科最为重要的基地了!现在不仅不走,我们还要扩大生产!” 
  韩国投资企业双赢洋弓是世界著名比赛用弓生产企业,当得知该公司弓箭货物体积小,交货时间急,若转关到广州或南宁出口,操作复杂且物流成本非常高后,出口加工区和海关立即会商,并主动请求南宁海关协调本地查验,简化了手续,节约了成本。该公司副总经理朴镜万说这件事情让他们放弃投资越南的打算,坚定在北海出口加工区发展。而今在加工区管委会的帮助下,公司快速成长,从北海生产的比赛用弓已被28个国家选定为2008北京奥运会比赛用具,公司也已从单一弓的生产拓展到箭、瞄准器等综合业务生产。 
  随着园区企业的发展壮大,管委会的服务也由保姆式服务向顾问式服务提升。美国第二大环保企业卓群电子入园后,在厂房设计过程中,管委会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将卸货场标高降低的建议得到采纳,单这一项就为企业节约土方资金30万元。除此之外,管委会还对即将入区的企业,随时腾出办公室、无偿提供会议室给其使用,在企业用车紧张时及时调度车辆等周到服务,保证企业早入区、早投产、早达产;为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让企业专心在主业上做大做强,出口加工区还专门成立了进出口公司,全程代理企业货物的进出口以及货物的运输业务。 
  “‘产业第一、企业为大、效率至上、服务为先’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出口加工区党委书记彭鸣达说,“我们把向投资者提供用最真诚、最优质服务作为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服务理念下,越来越多企业扎堆到园区发展。 
  启示三: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招商成败、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服务水平的好坏是招商成败的重要分水岭。北海出口加工区正是有了“企业为大、服务为先”的园区发展核心竞争力,用真诚打动了客商,用真情留住了客商,使得外来企业“无障碍进入、无障碍发展”。
  在多区域合作中谋求更快发展
  从国家加工贸易的无名小卒到掀起改革创新的急先军,从艰难爬坡到跨越式发展,北海出口加工区为广西打造与东盟国家开放合作新平台、为广西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了引擎作用。入区项目已从珠三角拓展到长三角,从港、澳、台地区拓展到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累计实现进出口额超过2.1亿美元;北海出口加工区进出口值占整个北海机电产品进出口值的98%,并成为广西机电产品加工贸易的主要增长源,其中惠科等企业与泛北部湾沿岸国家的业务量已超过40%;北海出口加工区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物流企业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目前中国外运等物流企业正在着手考虑海陆联运和区港联动助发展方案;随着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明年北海出口加工区将形成1万产业工人,实现进出口值占广西加工贸易30%以上。 
  北海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得到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6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考察北海出口加工区后高度肯定园区建设成果,勉励大家再接再厉。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十分关心北海出口加工区发展建设,先后9次视察北海出口加工区。今年8月2日,在得知北海出口加工区进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的消息后,刘奇葆作出重要批示:祝贺北海出口加工区进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望继续努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提供更大推动力。 
  “这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对北海出口加工区提出的新要求。”自治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温卡华表示“北海要在巩固原有的国外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东盟市场,重点用好北海出口加工区这个多区域合作新的平台,加大招商力度,使加工区成为产业合作的引进外资和推动外贸出口的主要基地,在短时间内实现利用外贸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按照这一思路,北海出口加工区将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加大招商力度,力争用1年时间让现有出口加工区土地都有项目入驻,并逐步启动铁山港9平方公里的扩建区和15至20平方公里产业配套园的规划建设。 
  风生水起北部湾,扬帆起航正当时。在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门户和枢纽,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示范区,逐步成为我国沿海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的新形势下,北海出口加工区已经踏上了快速发展新征途。 
  启示四:北海出口加工区不仅是北海这座开放城市的一块宝,更是我区加强多区域合作,逐步成为我国沿海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的重要平台。北海加工区始终将自身的发展同时代紧密联系,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更宽的视野才能找寻未来准确的定位,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