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欲借峰会排减压力 重塑国际形象

2007-11-16 23:2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与往届两次会议相比,本次欧佩克峰会的媒体阵容可谓强大。主办方不惜财力人力,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邀请来了近300家媒体。东道主沙特的石油部副部长萨尔曼王子在记者会上坦言,欧佩克如此用心,是想借各国的媒体向全球传递“欧佩克的承诺”。在西方国家频频指责欧佩克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油价的背景下,此次欧佩克峰会无疑成了排减压力和重塑国际形象的最好窗口。
希望全球媒体代言
在最近几天的公开讲话和书面发言中,欧佩克官员们提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承诺”。对于美国等公开质疑欧佩克不愿采取行动平抑油价的“不作为”行为,沙特石油部长纳伊米等欧佩克高官给予了严厉驳斥。纳伊米本周说,第三届峰会是一次“历史性”的事件,欧佩克各国将共同讨论“消除贫穷、促进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市场稳定等长期目标话题”。
在为本次峰会发来的贺词中,欧佩克轮值主席、阿联酋能源部长哈米利为本次会议总结了“6P”关键词,即提供原油(Providing Petroleum)、促进繁荣(Promoting Prosperity)和保护星球(Protecting Planet)。在峰会开幕前的新闻吹风会上,身为沙特王子的萨尔曼一再向出席的200多位媒体记者呼吁,希望大家将这样的讯息传递到全球。
“我们是朋友,也是伙伴,”萨尔曼说,“我希望大家能够向全世界传递我们的信息:欧佩克一直都在为世界经济的繁荣而努力。”
为了给各国记者在报道峰会期间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主办方的确花费了很大的心思。财力自然不用说,光是支付各大洲记者来利雅得所花的路费就不是一笔小数目,还要算上在星级宾馆的住宿和餐饮费用,少说也有上百万美元。
不仅如此,在其他方面,主办方也考虑得相当周到。比如语言,在峰会期间,各国官员发言并非都是英文,为此,沙特政府特意安排了一批熟悉多国语言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接待来自各国的媒体并帮他们提供必要的翻译服务。主办方还专门印发了小册子,列出每位接待人员所熟悉的语言,以便媒体查找。据萨尔曼称,本次峰会期间他们安排了至少十国语言的翻译人员。而工作人员的热情和好客,更是令每一位与会的记者备感亲切。
在记者下榻的酒店,峰会主办方特别设立了一个媒体接待中心,几乎24小时不间断接待陆续抵达的各国记者。甚至连出行购物或是逛街,都可以专门要求派车或向导,足见组织者对于媒体工作的重视。
暗指美国操控油价
在为自身辩解的同时,欧佩克也对那些一直要求其增产抑制油价的国家给予了公开“还击”。纳伊米昨天就暗示,西方在增产问题上对欧佩克一再施压,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我相信,那些对我们不公正的质疑只是试图操控油价,而沙特和所有其他欧佩克成员却都一直在寻求最大程度地稳定油价。”在早些时候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纳伊米说。
近期以来,随着油价持续冲击100美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纷纷要求欧佩克再次实施增产。欧佩克已经从本月起将日产量上限提高50万桶,但一些国家要求该组织进一步增产50万桶。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本周再次表示,油价之所以处于如此高位,部分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库存量低于5年平均水平。针对欧佩克有关不会在本周讨论增产的表态,博德曼在参加世界能源大会上向记者表示:“我已经要求对此予以重新考虑……我已要求他们增产。”
欧盟官员最近也表示,欧佩克应该再度增产,以缓解市场对于供应中断的担忧,因为市场需要确信现在有充足的剩余产能。自欧佩克9月份宣布增产以来,纽约原油期货已累计上涨十几美元,一度突破98美元。
石油不应成为“政治武器”
对于伊朗这样的敏感话题,出席本周会议的欧佩克官员们也并未回避。
在为本次峰会专门召开的吹风会上,有记者问到,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朗如果受到美国和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会不会引起全球原油供应吃紧,欧佩克对此有无担忧。对此,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表示,欧佩克一直希望伊朗问题能够和平解决,不想看到海湾地区发生更多冲突和不稳定因素。“我们希望这一事件能很快解决。”
纳伊米则表示,中东产油区总是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动荡和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欧佩克作为整体对全球市场的承诺。
有俄罗斯记者问到,西方国家指责欧佩克和俄罗斯似乎在将石油作为政治上的筹码,巴德里的回答是,“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将石油作为所谓的“政治武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