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生态文明旗路 构建江苏千吨级通江达海航道网

2007-11-15 15:1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呼唤交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江苏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江苏必须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承担更多的责任,必须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率先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力构建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节约型、生态型省份。以占全国6%的人口在1%的国土面积上创造出占全国10%经济总量的江苏,人口密度大、环境容量小、生态调节能力较弱,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十分突出。这一严峻现实,要求我省在加快“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努力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部门,也是一个大量消耗土地、石油、建材等资源的行业,必须对此积极响应,率先垂范,加快发展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的生态型交通。
  推进交通生态文明建设,应该遵循“宜水则水、宜路则路、宜铁则铁、宜空则空”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加快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运输效益最大化。特别是要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为目标,优先发展在资源占用、能源消耗、保护生态方面有比较优势的绿色运输方式,并通过统筹协调、优化整合,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运输支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推进江苏交通生态文明建设呼唤优先发展绿色水运 
  在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运是最具生态文明特征和土地资源节约型、能源资源节省型、环境资源友好型特点的绿色运输方式,尤其是江苏作为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水运这一优势更加突出。 
  运量最大。一条苏南运河承载的年货运量相当于4-5条单线沪宁铁路或6条四车道沪宁高速公路的年货运量。1000吨的货物,如由水运承担,只需要一艘1000吨的驳船;如由火车承担,需要50吨的车皮20节;如由公路承担,需要10吨的载重汽车100辆。 
  耗能最省。水运在公铁水空中是最节约能源的运输方式,据统计,水运与铁路、公路运输方式的单位平均能耗比为1:2.5:8.6,在我省这样的平原地区,每马力的运量是铁路的3—5倍,是公路的近50倍。 
  运价最低。根据2006年的测算,一吨货物每公里的运输成本约为:内河航运0.12元,铁路0.3元,高速公路0.6元,水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占地较少。水运利用原有天然河道或人工运河,可以不占地或少占地,在有些情况下,通过航道整治、清淤等还可以复垦造地,这是公路、铁路建设无法做到的。例如,即将建成的京杭运河常州市区26公里改线段,通过将航道整治与312国道改造、沪宁高速公路扩容及与水利防洪工程部分共线等措施,将1800万方弃土广泛利用于公路路基、两岸绿化、城区扩建及凹地回填,在建成一条集运输、水利、生态、景观、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河道的同时,不仅节约近1.5万亩土地,而且直接节省投资数亿元。 
  有利环保。与公路、铁路运输相比,水运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根据德国对运输所造成污染的测算,铁路、公路运输造成的污染分别为水运的3.3倍和15倍。有的航道在建设中还能够利用天然条件,通过建设生态护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京杭运河两淮段作为全国内河水运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示范工程,建成后沿岸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江苏得水独厚,水域面积比例、内河航道总里程及密度均高居全国榜首,两大水运主通道万里长江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穿南北,河网密布,享有全国一流的发展内河水运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基础。在江苏交通发展史中,水运在五种社会运输方式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水运完成货运量和周转量为3.29亿吨、2515亿吨公里,分别占全省社会运输总量的25%和69%。 
  由于建设资金匮乏,水运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没能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江苏交通发展的弱势和短腿项目。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江苏各级党政领导逐渐认识到,交通打造江苏最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水运的独特优势,有效减少对土地、建材等能源的耗用和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增强交通自身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审议时专门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能再把发展的动力放在依靠增加投资、消耗资源和多占耕地上”。根据这一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江苏交通应该也必须把建设投资相对较低、消耗资源相对较省、占用土地相对较少、环境保护明显更好并且自然条件与基础资源全国一流的内河水运摆上优先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优先发展江苏绿色水运呼唤加快打造干线航道网 
  航道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是内河水运发展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加快江苏内河水运发展首先必须加快航道建设,尽快改变高等级航道比例明显偏低,现有设施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状。对此,江苏坚持把航道建设作为实现航道基本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2005年8月交通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批复下达了《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规划在2020年之前建成以长江、京杭运河为主轴,以三级及以上航道为主体、四级航道为补充,形成 “两纵四横”3455公里高等级航道组成的干线航道网,预计静态总投资540亿元。届时,将建成5条通海航道,打通10条水运出省通道,全面改善13条入江口门航道,基本形成标准统一、网络畅通、运转高效的通江达海干线航道网,覆盖所有省辖市和80%以上的县(市),沟通所有重点港口、资源产出地和消耗地。 
  其中, “十一五”计划按照“先急后缓、先闸后航、先通后畅、先线后网”和“投资一条、建成一条、见效一条”的原则,突出京杭运河、苏南干线航道网和连云港、太仓两大港口疏港航道等“一河一网两港”三大建设重点,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确保建成四级以上干线航道690公里、大型船闸10座,初步形成高等级干线航道网的主骨架。 
  为了推进航道事业的快速崛起,实现由航道大省到航道强省的历史性跨越,2007年3月1日施行的《江苏省航道管理条例》,科学界定了航道是公益性设施的本质属性,确定了航道建设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省政府2007年8月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全面明确了包括航道在内的水运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各项扶持政策,令人欣喜的是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在省财政预算中建立航道建设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5亿元。在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引导下,江苏航道事业得到了优先发展,跨入了大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起步期,年度投资不断创出新高,“十一五”前两年航道建设投资超过50亿元,为“十五”投资总和的130%,“十五”后三年的投资有望逐年加大。 
  打造江苏干线航道网呼唤落实生态文明举措 
  航道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满足当代人对内河水运的需求,又要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越是处在加快建设、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方针,实施环保优先举措,着力打造以“资源节约、能源节省、环境友好、生态和谐、安全优质、经久耐用、可持续发展”为具体内涵的生态航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避免航道建设的盲目投资、低水平开发和破坏性建设,确保航道发展更加科学快速、更加以人为本、更加以自然为本。 
  一是把深化认识作为第一要素,让生态文明观念在航道建设、养护、管理中牢固树立。在思想观念上,坚持生态先行,不断增强全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航道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航道建设的特点及优势,促进江苏水运的快速发展。在发展方式上,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不仅要追求航道基础设施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航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质的提升,不断增强航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含金量。 
  二是把保护生态作为设计的第一追求,科学优化规划设计方案,统筹安排项目建设。在满足质量与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减少不必要的附属设施,提高工程使用的寿命,降低建设与养护的成本;积极引入节约环保新理念,尽可能结合现有植被条件,积极采用生态护坡技术;根据现实情况,尽力把航道建设项目与公路、城建、水利等项目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互补,最大限度地集约利用土地、综合利用水资源。 
  三是把优化生态作为施工的第一原则,切实做好工程实施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航道建设不仅要算成本账,而且要算资源账,不仅要讲经济效益,而且要讲生态环境效益。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标准、高指标,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尽量利用原有河道,避免航道建设中不必要的大挖大填、大改大调;切实保护动植物生态环境,在不予破坏的同时还要为修复原有生态作出最大努力。 
  四是把创新作为促进生态的第一动力,积极推进航道建设的技术与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集中突破一批制约和影响航道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技术,同时高度重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在航道建设与管理中的推广与应用,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提高航道信息化水平,通过不断提高科技含量逐步降低能耗、物耗水平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水运事业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的关键时刻,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赋予了航道部门光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坚持举生态文明旗、走科学发展路,通江达海、联网畅通的现代化千吨级干线航道网就一定能够如期顺利建成。董文虎(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厅航道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