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通关”助推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07-11-14 14:1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通关,一个进出口贸易中看起来很具体、很微观的环节,对于航运中心的建设来说,却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部分。对于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来说,口岸的通关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成败。
大连口岸作为我国东北最大、最繁忙的对外贸易和人员出入境口岸,既是东北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东北经济区的门户,以“一岛三湾”和长兴岛两大核心港区为主体的新的港口格局基本形成,对大连外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集聚效应。目前,大连口岸通关效率在东北地区居于首位,社会对口岸软环境满意率达到90%以上。东北地区外贸货运量的70%、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90%都通过大连口岸实现,大连口岸已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
启动口岸通关社会监督机制
11月8日,大连正式启动口岸通关社会监督机制,聘任28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大连口岸通关环境社会监督员,履行职责,切实担负起对口岸通关环境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监督的任务。社会监督员通过社会监督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及时提出建设性或者批评性意见和建议,使得口岸行政和查验部门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也可为政府改善投资软环境上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决策性的参考依据。
设置快速接单窗口
为提高通关效率,大连海关推行了电子通关、区域通关等新模式,完善“提前报关、货到验放”、“选择报关、口岸验放”等便捷措施,在大窑湾查验现场实行“快速通道”的基础上,又设置了“快速接单窗口”,专门受理一些出口量大、能够长期严格遵守海关法规、信誉较好的企业的申报。对于守法企业,海关进一步简化单据核查程序,将监控的重点由台前转到后续核查和平时的抽查,并为一些企业量身定做了通关模式。
开通出口货物直通式电子报检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实施了对出口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和“快速核放”监管模式改革,大连地区有大连华录等11家企业享受了该政策;改革出口货物报检模式,全面开通直通式电子报检,目前出口直通式报检达到100%,客户可以节约半天时间;改进入境集装箱监管程序,缩短了集装箱在口岸现场滞留时间。边检部门推行了船舶预报预检制度,预检后的船舶即靠即作。海事部门实施了对来港船舶手续集中办理,对载运危险货物的集装箱船舶实行即到即批,规范船舶签证制度。
推行电子通关验放
推广电子口岸项目的应用,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在大连,联网报关、网上支付、无纸报关、通关单联网核查等项目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出口退税、外汇核销等系统平稳运行。检验检疫部门实施了以数据监管为主、视频监管为辅的监管方式;边检、海事部门也不同程度上实施了视频监管。整个口岸电子通关验放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现“一站式”通关
大连航运交易市场是目前国内功能较全、集约化程度较高、设施较完备的航运交易市场,自2004年11月19日投入使用以来,率先实现了“一站式”通关和“一网式”物流交易服务,对促进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大连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8月19日,增加了航运人才市场功能,在国内首次将航运交易市场和人才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均在航运交易市场建立了报关报检自动派单排队系统;海事部门在航运交易市场将船员、收费发证,危险品申报、进出口岸、防污染证书发放、船舶申报等窗口业务合署办公;边检部门在航运交易市场设立了电子触摸屏以及“网上预报预检”自助工作站,为事先没有在网上预报预检的客户提供方便,这些做法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目前,航运交易市场平均每天接待客户1500人次以上,海关总报关量40%以上、检验检疫总报检量60%以上、海事出口危险品100%在航运交易市场进行。
实行“5+1天”工作制
2005年9月,大连在东北地区率先推行“5+1天”工作制,在业务量大的口岸现场实行每周6天工作制。“5+1天”工作制的实施,使在大窑湾港区等地区形成的周末信息流、物流、客流拥塞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目前,口岸查验单位每个加班日受理业务量接近正常工作日平均水平的3/5,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