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发展创新之路

2007-1-1 10:0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连云港日报讯  南有上海宁波,北有青岛天津。处于大港“夹击”中,连云港港近几年却连续跨越增长,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从等市场到“创造”市场

  “连云港至新疆阿拉山口直达快运集装箱班列开通了。”11月26日,港口人奔走相告。早在1994年,连云港便开通了至新疆阿拉山口的“五定”集装箱班列。但因货源不足等原因,班列时开时停,新亚欧大陆桥运输长期通而不畅。近几年,随着港口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连石港至阿拉山口班列行情看好,西行车几乎趟趟满载。为此,铁道部开通了连云港至阿拉山口直达快运集装箱班列。

  “这件事情反映了港口人从等市场到开拓市场乃至‘创造’市场的变化。”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黄诚对此感慨颇深。作为国有老企业,连云港港在过去曾一度迷信自己的区位优势,在一次次的等待中错失发展机遇的港口人领悟到,没有市场开拓,区位等潜在优势是死的,优势是在市场争夺中创造的。

  今年以来,面对激烈竞争的货源市场,连云港港在生产组织上,新建立了主体货源开发责任体系,对矿石、焦炭、胶合板等8大类主体货源量化增量指标,将供货市场与需求市场有效对接,主动为贸易双方牵线搭桥,拓展货源市场。到目前为止,焦炭、胶合板、水泥及熟料、机械设备4大货种增幅均达50%,成为港口上量的增长点。

  创新工艺谋求最大效益

  在港口,笔者与港口人谈到青岛港的许振超。他们在对许振超刻苦钻研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事迹表示佩服的同时,更为港口有着与许振超类似的个人或集体而感到骄傲。  

  “港口云港股份的焦炭装卸运输线,是全国惟一的一条机械化焦炭装卸线,在它的帮助下,连云港港焦炭的破碎率成为全国沿海港口最低。它不是花几百万元买来的,而是安技部几名工程师研究出来的。如今,冲着这条全国惟一的机械化焦炭装卸线,全国各地许多货主都主动联系,希望他们的焦炭从连云港港装船。”黄诚微笑着说。

  据介绍,近几年港口在职工中开展了“学习和技术的革命”,使多种货物的装卸效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集装箱港区工人发明了“集装箱吊臂纠偏减摇装置”,解决了集装箱装卸桥在作业中吊具的定位问题,提高了装卸效率,现在大小集装箱班轮靠港约在24小时内装卸完毕;氧化铝日灌包作业创3.1万吨纪录,居沿海港口首位;胶合板日装卸量成功跨越1万立方米,跻身世界同行业前列。

  基建创新降本增效 

  连云港港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创新工艺的同时,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爆破挤淤、真空预压等技术的运用也节省了大量开支。   

  爆破挤淤专利发明人之一、连云港建港指挥部高工高兆福告诉我们,爆破挤淤是用特制器具将炸药送到海底投泥层15米下,把35米厚的海底淤泥炸开了一个可容石块筑堤建坝的通道。而将这种办法与围堤吹填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可成功地将建设成本降到最低。据悉,此项15万吨级深水航道工程可产生3000万立方米航道疏浚土,抛填400万平方米新陆域,节省淤泥外抛运费2.8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港口资源节约、环保、可持续协调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