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配送 钢铁物流必须专业化

2007-10-29 17:3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按照最终用户的要求,钢材的加工配送加工中心将钢材经过矫正、清理、剪切、冲压等工序,把动态的钢材加工成下游用户所需的各种半成品或零部件,并通过其仓储、运输系统,及时地提供给最终用户直接使用。由于其具有社会化、现代化服务所产生的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对社会和下游企业的巨大效益日益体现,这种物流方式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物流的主要模式。
    近日,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在召开的中国国际钢材分销和物流发展高级研讨会上提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要走钢材加工配送,物流走向专业化。
    鉴于钢材不能直接消费,必须进行一定加工的特性,中国地域辽阔,钢材最终用户需求多样,传统的如集贸式的钢材市场流通模式,已无法满足下游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要,下游行业自己配置钢材加工这种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式,由于效率低、成本高,将会逐步被钢材加工配送的专业物流体系所取代。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的钢材加工配送中,主要是外商独资或合资建设的,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如以浦项、新日铁为代表的外资钢铁企业,以美达王、住友商事、三井物产为代表的外资商社,已基本完成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的布局设厂。
    我国的钢铁企业也在近年建立了一些加工配送中心,如宝钢在全国建成了21个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其他大型钢铁企业近两年来处于起步阶段;流通企业建立了少数几家,如五矿钢材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3个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今年镇江市在长江边上建立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中心。
    目前,我国钢材深加工比重低。钢材本身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与下游行业的发展结合还不够紧密,使用钢材的综合成材率和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据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钢材的综合深加工比可达50%以上,其中线材达60%,棒材40%,管材30%,板材70%左右。而我国一般钢材的深加工仅为10%~15%左右。由于钢材深加工比例低,使我国钢材的成材率和使用效率较低,也因此而失去了相当的市场,如何提高我国钢材的使用效率和成材率,改进钢铁行业的物流方式,加强与用户的战略合作,是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之一。
    宝钢公司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经验是,加工中心选址应贴近用户,由于加工中心要为用户提供 “量体裁衣”式的延伸增值服务,贴近用户的地理位置不仅能够降低运输成本,而且有利于准确把握、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另外,加工中心的定位要准确,对于家电、汽车、造船等专业化较强的行业,对于加工中心设备的性能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加工中心只有在锁定目标用户的基础上,才能使加工中心的设计、建设工作有的放矢。
    重视加工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这不仅仅指加工中心内部的ERP系统,而且包括加工中心之间、加工中心与地区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系统。建立这样的信息高速公路有利于增强钢厂对渠道的掌控力,也可以增强加工中心体系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钢材的加工配送,将进一步加强钢铁企业与最终用户的战略合作,有利于增强双方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达到共赢的目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