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过境公路车辆混杂交通拥堵 道路外迁摆上议程

2007-10-24 15:1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过境公路除了肩负过境交通和市内交通外,沿线还承载着工业区、开发区、住宅区、商业区,以及数个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重要功用,早已不堪重负。 
  近日,过境公路上发生一起车辆追尾事故,住在附近的袁先生打进本报热线说,过境公路是市区车辆类型最多的路段,大货车、小货车、轿车、中巴、大巴都能看到,他还说,这段路上发生刮擦和路阻的次数时间估计也是最多的。
  其实,袁先生所指的过境公路,从鹿城路双屿段起到牛山北路,变成了穿城而过的城市道路,现在还有个名字叫双南线鹿城段、瓯海段,承担了过境交通和市内交通两项功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林毅形容该路段是“身兼两职,不堪压力”。
  过境公路交通混乱
  昨天下午3点45分,记者驾车从牛山北路进入过境公路,路面上面包车、小货车混杂,显得有点无序。即使未到车流高峰,在十字路口一般需要等两次以上红灯才能通过,三维桥一带交通则更是缓慢、拥堵。
  沿路两旁商店密布,附近有德政工业区、水心住宅区、浙南农贸市场等,是工业、商业、居住等功能的综合区域。林毅说,过境公路建于1987年,设计行车能力是日均3万辆,但是现在已经达到日均6万辆。此外,交警部门还采取了很多措施,对过境的不必进入市区的车辆进行疏导,让部分车辆转道而行,还对大货车限时禁行,规定只能在晚上10点到早上7点允许通过,其余时间要绕到鹿城路过境,以此来缓解过境公路的压力。
  限时禁行,给沿线市场和工业区带来极大不变,德政工业区一家具企业只能雇用小货车多趟往返运货,企业负责人说:“用大货车的话,用一个司机发一车就够了,现在却得雇3个司机用3辆小货车运货。”上下班必须从该路段通过的李先生也抱怨:“开车比骑自行车还慢,真窝火。”
  道路服务水平降低
  过境公路是104国道经过市区的路段,北接永嘉段,南通往瑞安、平阳,市规划部门对该路目前的交通混杂状况做了调查,经测试,过境公路南往北行程车速每小时13公里,北往南每小时23公里,双向路段饱和度高达1.44和1.47,道路服务水平降低到了F级(饱和度小于0.35为A级,最差为F,饱和度大于1)。
  此外,作为周围有商、住、工业功能的区域,人流量大,货运车辆多,事故也容易多发,交警一大队近来平均每天接警多达200多起。林毅说,过境公路的车辆在10年前就已经达到饱和,现在,作为城市道路的功能,其实是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如增设路灯和十多处红绿灯,现在,名称改成了城市道路,但是新的过境路没有建设,该路段其实还是承担着过境的功能。他也希望西部交通环早日构成,或者实行有效的错时上下班制度,缓解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
  外迁摆上议事日程
  市规划局市政处处长黄唯中介绍了市区过境公路的外迁历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市区的过境公路是从现在的鹿城路起,到人民路,在老南站这里拐弯,经过飞霞南路出去。此后,城区向南向西拓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过境公路从鹿城路的郑桥改道,经黄龙、水心、德政到十里亭。人们观念中,过境公路是城市和郊区的界限,这一改,城区一下子大了20多平方公里。
  黄唯中认为,国道(过境公路)的街道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并不是温州独有的问题。随着城市轿车的增长,对过境大货车的禁行范围也越来越大,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过境公路外迁的迫切性随之增大。
  据悉,市委市政府已将外迁过境公路摆上了议事日程,提出“外迁建设新过境路,净化城市内部交通,优化西部交通环”,有人提出新建过境路从永嘉越江之后,通过仰义,过隧道到瞿溪,再到潘桥过隧道,到丽岙,连接现有104国道。市交通局规划处工作人员透露,市区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过境公路,原有过境公路已经改名作为城市道路,现在要新建西过境公路,新建过境路目前已经进入预可性研究阶段,至于新过境路的线路走向,要科学规划,既要利于交通,又要拉大城市框架。(黄小玲)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