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长沙交通新版图

2007-10-19 15:5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访长沙市交通局局长谭杭生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长沙交通应如何率先崛起,带动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
     谭杭生: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交通必须先行。近年来,长沙市交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十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大步跨越,行业管理水平明显加强,成为长沙交通行业完成投资最多、发展速度最快、成就最显著的时期之一。
     去年张春贤书记在考察长沙时提出“长株潭一体化今年起要有实质行动”,打造城市带,推动长沙、株洲、湘潭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是基础。尽快实现长株潭三市交通同环,也一直是三市人民多年来的共同心愿。作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龙头城市,长沙应该起到带动作用;即在继续完善公路主骨架的同时,加快公路改造升级的步伐,不断提高公路的通达率,形成网络化,把公路建设的重点移向县乡公路建设。2001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2.8亿元,接近于过去10年的总和。仅2004年,长沙市全年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9亿元,同比增长13%。
     从当前看,长沙高级公路发展较快,路网密度居各市州之首。长沙市交通局始终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确立了“十五”、“十一五”交通事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十五”期间,长沙交通基础设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成为建设重点,长沙先后贯通了绕城高速、机场高速、临长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同时兴建了长湘、宁横、改造永浏、浏东、大文、永社等省县级主干道,同时还兴建了浏阳河花木产业带公路、黄祖沩等一批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公路等级水平大幅提高,公路网络大为改善,有力推动了长沙与“3+5”城市群城际公路通达深度,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长沙交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你认为中部省会城市的交通优势有哪些?“十一五”期间,长沙交通如何努力打造“一小时交通圈”?
     谭杭生: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全国各地经济大区逐渐出现。长株潭一体化、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经济带成为了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交通是长沙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作为中部省会长沙已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现代化交通体系,长沙黄花机场开通39条航线;以长沙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长沙已列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此外,长沙又是全国铁路交通枢纽,京广复线贯穿南北,湘黔、浙赣、石长线连接东西;目前,长沙港口主枢纽霞凝港已建成投入使用,具备千吨级生产能力。长沙交通正朝着“3年变样、5年变畅”的目标努力。
     另一方面,2004年,长沙就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目标。“十五”期间,长沙市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6.8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2倍。
     目前,长沙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仅2006年,就改建农村公路1724公里,完成投资超过7亿元,是长沙农村公路建设历史上投资力度最大、建设里程最多的一年,被湖南省“八件实事”工程考核验收组誉为“长沙奇迹”。从2006年算起,我们计划5年内投资1.2亿元,建设农村客运站100个、招呼站1000个。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100%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建设农村客运站点,并开通农村客运班车。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着力改善长沙的交通环境,提升公路等级,从而使长沙到周边的株洲、湘潭、益阳等市和从长沙市区到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四县(市)到辖区95%的乡镇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一小时交通圈”形成后,长沙的交通将达到质的飞跃,也为长沙的三化建设、小康建设当好先行。截至去年年底,长沙全市通车里程达5620公里,“一小时交通圈”已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长沙将投资100亿元,新建3条高速公路,新改建国省道、一般公路2500公里,完成5000公里村级公路路面硬化;基本实现国省道高等化、县际公路等级化、乡村公路标准化。
     中国经济时报:融资是困扰基层交通事业的一大难题,你在谋划霞凝新港建设的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建设资金问题的?长沙新港对促进全市交通事业发展和带动长沙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有哪些?
     谭杭生:长沙因水而生,依水而兴。水运,曾催生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但令人尴尬的是,作为全国内河23个主枢纽港之一,竟一直没有千吨级泊位。2001年,市委、市政府决心建设现代化港口。新港建设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资金。我们从银行贷款1000万元,注册成立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启动长沙新港建设。可是,对于一个一期工程就需要2.16亿元的项目,1000万元无疑是杯水车薪。在交通部的支持下,我们争取到了国家投资7160万元和建行贷款2800万元,终于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沙新港一期工程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一期工程竣工后,通过滚动式开发,整合资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加快主枢纽港平台建设的战略思路,完成了二期工程的建设。长沙新港从开始的白手起家发展到现在拥有固定资产近5亿元。盘活了资产,把一期盘活开发二期,现在在和北京谈三期,从白手起家的项目,短短几年迅速发展,这是个成功的范例。而且专家和领导对这个港口评价很高,都认为是内河的一个样板港口,张春贤书记也曾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港口和样板。
     霞凝新港建成,一方面改善了长沙落后的水上状况,另一方面是港口的工业、贸易有了良好的进出口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水上设施,是水上的重要单位。现在铁路饱和,公路油价高,水路潜力就很大了。去年,长沙的集装箱从5000多箱到今年的10万箱,港口吞吐量达1500万吨。此外,长沙新港的建设也为长沙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拓展作出了贡献,形成湘江水上的一个亮点。
     可以说没有新港的建设就没有旧港的拆迁,没有旧港的拆迁就没有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应该说新港建设对提升城市品位,对旧城改造都作出了贡献。
     中国经济时报:“十一五”期间,长沙交通的发展战略格局有何新的部署和调整?如何实现“十一五”目标再创新辉煌?
     谭杭生:“十一五”期间,长沙市的交通发展规划为:完善骨架干线,提升道路等级,加快通畅步伐,建好港口三期,配套客货站场,实现“一小时交通圈”,从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未来几年,长沙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完成投资195亿元,办成六件大事:一是推进农村公路建设,90%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或油路,全面建成百里优质稻走廊、百里水产走廊和百里茶叶走廊公路;二是加快国省道、县乡道改造步伐,全面形成市区县(市)、县(市)到辖区乡镇“一小时交通圈”;三是着力加强长株潭路网建设,建成长株高速、黄萍高速、长潭西线高速,形成长株潭高速外环;四是着力霞凝新港二、三期工程和湘江水上旅游服务中心、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设,形成干支相通、通江达海的内河水通道,霞凝新港新建4个千吨级集装箱泊位;五是着力加快市、县、乡三级客货运站场建设,基本完成长株潭汽车站等20个主枢纽客货运站场建设,抓好66个乡镇汽车客货站建设;六是逐步构建以长沙汽车客运发展公司为核心的道路客运运输中心和以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的物流中心。 
    到2010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为66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344公里;水路方面形成适应水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水路运输网络;建设好湘江长沙航电综合枢纽工程;全面建成长沙交通指挥中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