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通:快速崛起新“路径”
2007-10-19 9:5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穿行于皖南风景区的合铜黄高速公路是一条生态路,也是我省一条旅游大动脉。本报记者 陈明 许昊 摄 伴随着中部崛起的阵阵涛声,安徽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具有了广迎四海的开放气度;工业经济挺起“脊梁”,资源加快转变成生产力;新农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风貌。
一张日新月异、不断加密的立体交通网,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水、天、公、铁齐头并进,天上地下任意驰骋,安徽交通,正加快绘制崛起新“路径”。
四通八达江淮喜迎天下客
迎客松,向八方来客敞开怀抱,是安徽开放的象征。
9月28日,迎客松脚下,多出一条墨玉般的“项链”。铜陵至黄山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后,南与徽杭高速相连,北接合肥、南京等交通枢纽,合肥至黄山车程降至3小时。秀美的“两山一湖”,与外部世界贴得更近。
只有扩大开放,才能吸引源源的资金、技术来皖,让安徽的资源等各种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而开放的重要前提是,交通贯通快捷,路网无缝对接。
不断加密的高速公路网,让安徽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东西经济对流大通道;条条高速大动脉,使安徽加快资源优化整合,在区域分工合作中崛起。
合六叶、合淮阜、合武、沿江……一条条高速巨龙正快速成型,蓄势待飞;全省在建高速公路达1500公里,今年底通车总里程可突破2200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速。“十一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通往长三角的高速通道,由目前的7条增至12条。
9月30日,合宁铁路电气化施工全部结束。年底建成后,随着动车组风驰电掣,合肥至南京由目前的4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合肥至上海,由7小时缩为3小时。
“十一五”期间,安徽计划投资800多亿元,新建铁路1547公里,增建复线518公里,电气化改造977公里。目前,合宁、合武、铜九铁路快速推进,京沪铁路安徽段即将开工。一条条钢铁“纽带”,提升我省综合运输能力,加快安徽对外合作交流。
目前,每周300多对航班,穿梭往返于30条航线,在合肥与国内近30个大中城市间,搭起座座空中桥梁。“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投资40亿元,为省会建设一个年旅客吞吐量上千万人次的现代化空港———新桥国际机场。黄山机场也将继续扩建。“十一五”末,合肥机场与省会城市通航率将由2005年的45%提高到75%,旅客吞吐量将达320万人次。
江淮处处变通衢。在立体交通网的强力支撑下,安徽这方开放的热土,发展的大潮正奔流激荡,浩荡千里。
物流畅通撑起产业一片天
皖江第一港马鞍山港,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491.5万吨,同比增长27.1%,金属矿石进口754.3万吨,同比增长20%,与港口吞吐量一同增长的,是安徽国企龙头马钢的经营业绩,上半年,马钢销售收入超过200多亿元,创历史新高。
没有强大的工业经济支撑,就谈不上崛起;工业强省,是安徽腾飞的第一战略。节节升高的综合运输能力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八百里皖江,横贯东西,经过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巢湖等6市,港口总吞吐能力2亿吨,居中部沿江四省第一。
马钢、海螺、奇瑞、铜陵有色、安庆石化……长江黄金水道汽笛声声中,一大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皖江形成以芜湖裕溪口为主的煤炭、以安庆石化为主的油品、以海螺为主的水泥、以马钢和铜陵有色为主的金属矿石、以芜湖朱家桥为主的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格局。长江黄金水道,成为沿江产业腾飞的摇篮、安徽东向发展的跳板。与此同时,淮河水系成为皖煤东运的第一通道。
制造业的崛起、煤炭等资源产业的发展,需要物流大进大出,必须有发达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基础。安徽内河运力已达1300万多载重吨,位居全国前列,我省铁路货运总量高居上海铁路局第一。此外,密集的国省干线,持续织密的高速路网……立体交通,正成为产业经济的孵化器。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投资120亿元,改善航道里程约550公里,开挖芜申运河,使得内河港口年吞吐能力超过3.3亿吨;公路部门将投资100亿元,改扩建5000公里国省道,使得一级公路达到500公里,二级公路达到1万公里。安徽综合运输保障能力,必将节节攀高。
广袤田野“村村通”换来新貌
7月初的大别山,遍山摇曳着翠绿的毛竹。在金寨县全军乡何家湾村,记者遇见了正指挥人往大卡车上装毛竹的村民叶乃斗。
“20年前卖毛竹,靠肩膀扛,把两根毛竹扛到10公里外的山下,要整整一天;10年前村里通了砂石路,三轮车一次能运走七八十根;现在,水泥路修进了村,卡车一车就能装走700多根毛竹。”贩了20多年毛竹的叶乃斗,向记者笑嘻嘻地介绍。
“村村通”送来了致富的“金钥匙”。何家湾村共有2万亩翠绿的毛竹,今年可为全村带来200万元的纯收入,户均收入近万元。
“十一五”期间,安徽“三农”经济开始发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新经济新农村的活力,开始在广袤的田野涌动。
2005年以来启动的“村村通”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力支撑。2005年至今,逾20000公里油路、水泥路铺到安徽农民家门口,近7000个建制村,告别了祖祖辈辈出行的泥泞和扬尘。今年和去年全省已建成的农村公路,就接近于“十五”的总和。
村村通建设,像春风吹遍全省的山村田圩。农民兄弟的家园变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农用车、客车风驰电掣驶进田间地头,大宗农产品源源不绝运进城市,工业不断“长”入农村,进城、上学、就医变得更方便。
今年1至7月份,全省投入21.9亿元,将5500公里的水泥路和油路铺进1800多个行政村。“十一五”期间,全省将修筑农村公路超过6万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将成为安徽“三农”突破的一个强大的“杠杆”,真正让每个江淮百姓,都能从安徽崛起不断变化的交通图中,找到自己的致富路径。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