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对外开放 实现互利共赢

2007-10-14 10:2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放型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局面:进出口贸易总额名列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吸收外资达世界第二。对外经济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实践证明,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加入世贸组织拓宽了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发展空间,也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只有更加重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认真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实现经济在扩大开放条件下的又好又快发展
  卡塔尔首都多哈,当地时间2001年11月10日晚6时38分,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勒宣布:根据接纳新成员的有关规则,部长级会议以协商一致的方式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会者全体起立,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次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举行。一个月后,即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位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把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其中之一就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在2006年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四个更加”————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
  今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改革与开放,始终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两大车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紧紧抓住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在对外开放的大道上阔步向前。到2006年底,随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4位,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跃升至17607亿美元,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外贸规模由世界第32位攀升到目前的第3位,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稳定地保持在20%以上。我国利用外资总额连续14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截至2006年底,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过7000亿美元,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8万家,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28%,外汇储备从改革开放之初的8亿多美元,增加到2007年6月底的13326亿美元。与此同时,“走出去”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众多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建厂,2006年全年对外直接投资161亿美元。我国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继续发展,金额达354亿美元。2006年,来华旅游人数高达创纪录的2221万人次,而同期我国公民出境也达3452万人次……
  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外开放工作的领导,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措施,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不断提高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能力
  2005年8月5日午夜,中关村百度公司总部里,很多员工在静静等待一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北京时间晚11时40分,百度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上市,第一笔交易完成后,身在现场的总裁李彦宏拨通了百度公司员工的手机,只说了一句“We  did  it(我们成功了)”,便泪流不止。
  百度刷新了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的股价纪录,创出美国股市5年来新上市公司首日涨幅之最,成为美国历史上上市当日收益最多的十大股票之一。一个2000年才创办的,既无大量设备又无雄厚资金的科技企业,5年后竟名扬海内外,并借助国际融资平台造就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这在10多年前,是国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谭”,个中体现的是知识的力量、技术的力量,更是开放的力量。
  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何其深远!首先,对外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1978年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近4年更是超过了10%。现在,我国的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第四。
  对外开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逐渐学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整合全球资源,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以2007年上半年为例,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进口占消费的比重达到或超过50%,保障了国内资源供给。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分别为271%和238%,促进了产业升级。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增长22%,占全国税收的比重达15%;外资企业税收,涉外经济税收占全国税收的40%左右。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瓶颈制约、产业结构亟须调整的关口,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对外开放推动着我国企业转型成为现代企业。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全部对外开放;在世贸组织分类的160个服务贸易部门中,我国已开放了100多个,开放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银行、保险、证券、分销等领域的开放步伐,正按预定的时间表顺利推进。与此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中国制造”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能力越来越强。1985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13%,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步入全球各个角落。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健全了公司治理体系,增强了对国民经济命脉产业的控制力;金融业改革稳步推进,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不断健全,资本充足率提高,不良贷款率下降,内控能力增强,银行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资本市场逐步和国际接轨,股权分置改革卸掉了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包袱,直接融资能力明显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也发挥得更加充分。
  对外开放吸引着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国内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逐步引导跨国公司把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转移到我国,取得了巨大成绩。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技术引进逐步从以进口成套设备和生产线为主转向以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许可为主。这种趋势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明显,技术引进合同中的技术费从2001年的439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476亿美元;所占比重也从2001年的483%增长到2006年的67%。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已近800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聚集带来的知识、人才等各方面溢出效应,对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劳动力的就业。目前,我国外贸领域就业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外商投资企业吸纳就业约28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比重超过10%。对外经济合作也解决了1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研究表明,出口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约为制造业平均水平的16倍。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收益,正是就业和工资收入。
  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在调整与贸易有关的法律制度与制度运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面、认真、较好地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承诺。从1999年底到2006年10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与贸易有关的法律21件,国务院制定、修改、停止执行有关行政法规约100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修改、废止部门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1000多件;到2003年7月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9个较大的市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约20万件。尤其是取消三项投资限制措施,不仅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而且提高了立法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法制建设的深入,促进了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提高了依法治国的水平。
  对外开放深刻地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让人民群众在对外开放事业推进中普遍得到了实惠。电视机、电冰箱、照相机等以前需要几年工资才买得起的“大件”,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手机用户,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第二大公用互联网,2006年网民数量达到137亿人。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享受到越来越周到细致的服务。
  对外开放还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经济已经深深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出口方面,“层次较低、档次较低、品牌较少、收益较少”的特征还很明显;在进口方面,我们尚缺少国际定价话语权。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外开放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全面分析对外开放形势,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措施,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不断提高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能力。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既符合我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在国际贸易大家庭中承担起了与自己发展水平相称的责任和义务,成为实现共同繁荣、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比世界快6个百分点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24%提高到2006年的5%左右。然而,中国的对外开放绝非一方得益的“单行道”,而是全世界都在分享“中国机会”。
  世界银行2006年公布的数据表明,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中国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功率发动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为世界提供了诸多商业机会和巨大的商业利润,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中国机会”。
  首先受益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在华投资者。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大多数所获利润高于在其他地方的投资。据统计,1990年至2004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仅利润的汇出额一项,就高达2506亿美元。最近,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的124万家外资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回报率高达22%,其中上海为2473%,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中国制造”的产品有5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产品都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的。从出口主体来说,有58%以上的产品是由外资企业出口的。目前,中国已成为很多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平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重点,在中国投资,在中国采购,在中国生产加工,又从中国出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制造”就是“世界制造”。中国美国商会2004年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四分之三美国公司在华赢利,42%的公司在华利润超过其全球的利润率。德国大众在华合资公司的运营利润相当于其全球运营利润的四分之一。2006年,外商在华投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162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2748%  。
  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统计,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价值达到288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商品在美国消费品中占到了40%。美新闻媒体认为,过去10年,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根据他们的研究,到2010年,中美经贸合作可使美国GDP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物价水平下降08%、每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美元、制造业生产率提高03%。一些权威的经济学报刊评论道,得益于中国大量出口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全世界的通货膨胀压力因而缓解。
  一个国家的进口量是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体现。加入世贸组织的5年多来,中国进口了24万亿美元的商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中国的进口和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为世界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2003年,中国的进口总额已经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中国进口总额达到6601亿美元,相当于1994年美国的进口额度,其中60%来自亚洲,显示中国在拉动亚洲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迄今为止,中国已经购买了622架波音飞机,占中国民航客机总数的60%。中国还是美国最大的大豆和棉花出口市场,2006年从美国进口了800多万吨大豆和171万吨棉花,占当年美国两项产品出口总额的38%和46%。中国、日本、韩国、东盟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条供应链,成为亚洲地区各经济体之间贸易的核心,而这条供应链的中心就是中国。近年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拉动了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长。
  进展迅速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加强中国与各国的经贸关系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使更多的国家分享到“中国机会”。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这是自2004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在这之前的51天,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按照协定,5年内双方对占各自税目总数85%的产品按照不同的降税幅度实施降税,36%的产品关税将在3年内降至零。2006年10月1日起,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开始实施,那一天和2007年元旦,中国先后取消了2806种和1947种智利产品的关税,智利同日起将5891种中国产品的关税降为零。2006年,中国还启动了与新加坡、冰岛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推进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谈判,商谈自由贸易区已达11个,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占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
  对外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需要强调的是,较之于开放初期,在开放进入新阶段之后,我国主动提出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紧紧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日益复杂的关系,在对外开放中更多地考虑多边贸易体系中的责任,也更加充分地展现了一个经济大国负责任的风范。
  2006年10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从第101届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字之变,却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体现了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精神,折射出我国外贸政策取向由重视出口创汇向追求进出口基本平衡转变。
  在扩大进口方面,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中国大幅削减关税,取消进口非关税措施,修改和新制定一系列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规章,全面履行并切实落实各项承诺。据统计,我国关税总水平由加入世贸组织前的153%下降至98%,其中农产品平均关税由1992年的54%降至目前的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下降至895%。大多数非关税措施也已陆续取消,加入世贸组织的那一年,我国还对424个税号产品采取进口配额、许可证和进口招标管理措施,如今已按承诺全部取消6种农产品外的进口配额管理,有数量限制的进口商品不到进口总额的15%。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出口商品范围减至34种,出口管理商品仅占出口总额的8%。按照承诺,我国还对粮、棉、油、糖、羊毛、化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的进口建立了完整、公开、透明的关税配额管理体制。
  在出口管理方面,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集中指向减少顺差、追求贸易平衡。商务部几次增补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产品目录,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开征出口税,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促进进口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今年7月2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公布了新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共涉及2247个限制类商品,其中新增的1853个商品类别主要涉及塑料原料、纺织纱线、布匹、家具、金属粗加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今年7月1日,国家又对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税率进行调整。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通过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产品目录等一系列措施,去年我国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得到抑制,其中煤出口量比上年下降117%,原油下降214%。
  在广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方面,我国积极稳妥地自主改革。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改两周年时,人民币对美元比以前累计升值约7%。外汇管理政策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有关部门全面清理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放宽居民、企业用汇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等等,缓解外汇储备过高压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2006年4月,世贸组织对中国进行了首次贸易政策审议,审议过程中,其成员肯定中国采取了大量的经济改革措施和通过开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并赞赏中国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肯定中国在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方面采取的措施;称赞中国在农业领域的改革;承认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做出了比其他发展中成员更广泛的承诺。
  尽管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但多年以来,中国一直尽最大努力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以促进共同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已向160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援助项目达2000多个,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8万余名管理和技术人才,减免了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华债务,其总额逾160亿元人民币。对外援助方式从初期单一的无偿援助发展为当前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混合贷款、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援助内容从物资援助扩展到成套项目、投资合作项目、一般物资、现汇援助、技术合作、人员培训和派遣志愿者等多个领域。
  从最初提出对外开放,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再到明确提出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立足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适应性开放,进入到全球化视野下充分考虑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性开放阶段。这种战略的转变,不仅是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实力日渐强大之后,在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中承担起大国责任的主动选择。中国这种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在国际社会广受赞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内外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始终不渝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