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进口贸易现状及对经济发展作用分析

2007-10-12 12:4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二者缺一不可。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评价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时,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出口或贸易顺差上,"高出低进"成为对外贸易运行的主要特征。目前,我国连年巨额贸易顺差伴随着大量的贸易摩擦,使外贸发展前景堪忧,另外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巨额经常项目顺差转化为大量货币投放压力也给国内爆发通货膨胀带来隐患。为促进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平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新审视进口,关注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6.08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626.59亿美元,成为全国对外贸易大省。然而近年来进口增长远远落后于出口增长,出现了较大的贸易顺差。目前,全国对外贸易发展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关注进口,重新审视进口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效扩大进口,成为促进全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进口贸易现状及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一)进口贸易发展现状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1981年全省进口总额仅2.07亿美元,到2006年全省进口总额突破210亿美元,达213.97亿美元,25年间进口规模增长了102.4倍,进口年均增长20.4%,高于同期全省GDP年均增幅(12.7%)7.7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1981年的1.9%提高到2006年的2.7%,在全国进口市场的占有份额有所上升。 
  2、进口商品以工业制品为主。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福建省不断调整进口商品结构,通过积极鼓励和组织生产所必需的原辅材料、物资设备等生产资料进口,以弥补和增添新的资源和要素来支持经济发展,进口商品结构较为合理,1996年以来全省进口商品中工业制品的比重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06年全省进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品占81.5%,初级产品占18.5%。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的分类上看,初级产品大部分为生活消费品,工业制品中大多为生产资料。全省生产资料进口主要包括:一是经济发展急需的资源性产品,如原油、钢材、铁矿钞等,约占全省进口总额的10.4%;二是机械及运输设备,占进口总额的37.7%;此外还有加工贸易和生产所需的零部件。同时,随着对外贸易水平的提升,全省进口商品中技术含量有所提高,2006年,全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为114.99亿美元和54.7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进口总额的53.7%和25.6%。 
  3、进口贸易伙伴日益增多。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全省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新市场,在出口市场不断拓展的同时,进口贸易伙伴也逐渐增加。1990年全省进口额超过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仅2个,到2000年增加为11个,2006年突破20个,达21个。 
  4、外商投资企业是全省进口的主体。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全省进口贸易的主力军,进口规模大大超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全省进口份额保持在70%左右(2006年略有下降)。2006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口153.98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66.4%。 
  (二)进口贸易对全省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随着进口贸易的发展,虽然人们对进口贸易在调剂余缺、弥补资源不足、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方面发挥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关注的焦点更多还是放在出口和贸易顺差上,更重视出口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轻视了进口,对于进口对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还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1、投资品进口对投资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比全省2000年以来资本形成总额与投资品进口的增长情况表明(见表1),在2001年至2006年间,除个别年份外,大部分年份投资品进口增长,资本形成总额也增长,尤其2003年以前,投资品进口增长加快,投资水平也不断攀升,从2004年开始,投资品进口增幅有所趋缓,而投资增幅也比较平稳。 
  表1:2000年来全省资本形成总额与投资品进口增幅比较

年份资本形成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投资品进口(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2000年1601.295.80 792629 
2001年1693.635.77 8348115.32 
2002年1826.237.83 106254027.28 
2003年2077.0813.74 137846829.73 
2004年2469.8718.91 175555127.36 
2005年2943.6519.18 18893927.62 
2006年3637.4623.57 20616639.12 
  可见,通过进口投资品,尤其是很多技术设备的引进,可以提高国内生产和技术水平;同时,进口也意味着更多地利用外部资源,可有效缓解国内资源的约束,提高投资水平。从福建省来看,进口产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是典型的进口投资品,仅此项进口就占历年进口总额的35%以上。通过进口机械和运输设备,加速了对旧生产线的改造,促进了新生产线的建成和新投资热点的涌现,大大提高了全省投资水平,促进了投资的增长。实证分析表明,通过进口投资品,将资本转化为生产能力,可以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 
  2、消费品进口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比2000年以来全省最终消费与消费品进口增长情况,同样发现(见表2),六年中除个别年份(2003年、2006年),有四年消费品进口增长,最终消费也增长,消费品进口下降,也影响最终消费的增长,如2001年全省消费品进口比上年下降8.5%,全省消费总额增幅也由2000年的11.9%回落至8.0%。 
  表2:2000年来全省消费总额与消费品进口增幅比较

年份最终消费(亿元)比上年增长(%)消费品进口(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2000年2049.6611.90 38865 
2001年2214.118.02 35558-8.51 
2002年2412.578.96 4025613.21 
2003年2651.779.91 409101.62 
2004年2975.9712.23 5767740.99 
2005年3295.5510.74 6754317.11 
2006年3765.9414.27 7808415.61 

  实证分析表明,通过增加消费品进口,能够使国内居民可选择的消费品种类增加,促进国内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提高生活水平,增加福利,进而改变居民的消费选择和行为,对提高消费水平产生促进作用。这是由于消费不单单是由收入来决定的,如果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其消费选择行为必然会发生改变。消费品进口恰恰增加了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品种类,因而会改变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有效促进消费升级。同时,通过进口新产品或质量性能较高的消费品,能够带动和刺激国内企业对新消费品的跟进和生产,刺激厂商更加重视生产质量,提升标准,使进口消费品的过程成为替代生产的前奏。 
  二、进口贸易发展问题及制约进口发展的因素 
  (一)进口贸易发展中存在问题 
  从上面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进口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投资和消费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在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发展理念引导下,人们对进口贸易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进口贸易发展一直滞后于出口贸易发展。 
  1、进、出口结构明显失衡。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总量规模日益扩大,但出口和进口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也日益突出。1988年以前,全省出口和进口交替发展,贸易时而顺差时而逆差,但1989年以后,在对外贸易总量中,出口份额不断提高,进口比重持续降低,2006年这一比例扩大到65.9:34.1,全省进口系数(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不断下降(见文后附表2)。尤其是2004年以来,进口增幅与出口增幅差距进一步扩大,全省贸易顺差规模急剧攀升。1990年全省贸易顺差仅5.59亿美元,2000年上升至45.93亿美元,2004年突破百亿美元,2006年更达198.65亿美元,全省贸易顺差占全国贸易顺差总额的10%。 
  2、进口市场的集中度过高。全省进口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大部分集中在亚洲,占全省进口市场份额的七成。2006年,进口额居前三位的贸易伙伴是台湾、日本和韩国,均集中在亚洲市场,进口额分别为46.57亿美元、25.07亿美元和22.86亿美元,仅从这三个市场的进口额就占了全省当年进口总额的44.2%。虽然,近年来,进口来源地不断增多,但所占的份额仍较低,如2006年全省从美国和欧洲市场进口为22.07亿美元和24.07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10.3%和11.2%。全省对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进口依存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以及进口和出口流向的较大差异(福建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和欧盟,而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表明福建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存在不平衡,这不仅会加剧出口的贸易摩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进口市场的控制力和谈判力。另外,一些原材料进口过于集中,也会加剧进口市场波动对原材料供应的影响。 
  3、进口主体不均衡。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是全省进口贸易的主导力量,随着外商投资的不断增加,其进口占全省进口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主要从事加工贸易,就使得全省进口商品多是为加工贸易出口配套服务的。国有企业进口比重不断下降,由200年的21%下降至2006年16.3%;集体和私营企业进口近年来增长较快,占全省进口总额比重由2000年的1.3%上升至2006年10.4%,但所占份额仍偏低。经营主体发展的不均衡,不仅使全省进口产品结构受到影响,也由于经营单位服务跟不上,使部分的进口业务需求外流,影响全省进口规模扩大。 
  4、生产消费性进口多。目前,在全省的进口商品中以生产资料为主,而在生产资料中又以加工贸易所需的零部件和生产中所需的能源为主,属于生产消费性的商品多,吸收性的进口,如先进设备、工艺等的进口少,导致大量消费性进口支撑着低效率、粗放型增长模式的运转。 
  (二)制约进口贸易发展的因素 
  1、"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战略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忽略了进口贸易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外汇短缺和资金短缺的局面,我国的开放政策从鼓励出口、鼓励引进外资开始,因而从开放初期的大力鼓励出口到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提出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对出口的重视在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中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对出口能够带动国内投资和就业的增加,并能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对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的认识和不断扩大出口的认同达到了高度统一。在这种战略导向下,人们对进口作用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调剂余缺上,多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进口,对于进口在满足国内产业升级和需求变化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充分认识,使得进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长期被低估,进口贸易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2、发达国家对技术产品出口的封锁政策也使进口贸易发展步伐受阻。技术进口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供给渠道,任何国家仅靠自身的发明远远无法满足技术进步的需要。尤其现代技术越来越强的集合性、规模性和国际性,也使得任何一个国家的技术发明活动都越来越离不开外部世界,也都不得不大量引进国外的现成技术,尤其是基础和原生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外先进技术的进口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福建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明显增加。2004年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规模迅速扩大,2006年已占全省进口总额的25%以上。技术产品进口贸易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经济技术的不足,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执行科技封锁政策,导致我国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简单技术或者滞后技术居多,真正的尖端科学技术很少,因而目前进口的这些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却很难从技术上真正推动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发达国家的封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进口贸易的发展。 
  三、转变观念关注进口,采取措施扩大进口 
  当前,世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也正处于战略调整期,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注重贸易平衡发展,日益成为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大课题,进口在对外关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愈发突显。在这种发展形势下,要促进全省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在继续做好出口贸易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进口贸易,转变发展观念,从出口导向转为进出口相结合,采取措施有效扩大进口。 
  (一)转变发展理念更加关注进口 
  第一: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必须关注进口贸易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政策的取向是扩大出口为主,通过扩大出口,不仅奠定了我国出口大国的地位,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诚然,扩大出口从创汇的角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对外贸易中一个国家的经常帐户的赤字最终只能靠经常帐户的盈余来弥补,资本帐户只能解决短期的融资问题。然而,随着对外贸易规模扩大,进口和出口发展不平衡,导致各种贸易摩擦频发,巨额贸易顺差也增加了国内经济运行风险。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进口在对外关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突显。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知识相对于国外来说较为落后,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必须通过对外开放、通过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来吸收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技术经济赶超,增强国际竞争力。从福建省来看,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在加快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急需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一些稀缺性资源,因而,扩大先进设备、技术和紧缺资源进口、关注进口对经济发展作用成为福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二:进口贸易发展有助于出口结构的优化。出口竞争力的强化必须依赖于国内技术的进步、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出口结构的转变,又有赖于进口的促进。在传统上,我国出口产品生产主要依靠国内廉价劳动力资源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价格竞争优势、靠对国内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取得的出口地位,这样便形成了以价格竞争代替质量竞争、以大量的初级产品和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为落后的制成品为出口品的出口结构,因此我们要与发达国家创造同样多的外汇就必须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耗费更多资源,从而形成出口创汇导向的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模式,长此以往,就难以为继。而关注进口贸易发展,通过合理有效进口是改变这种不合理出口结构的重要途径。因为通过高技术中间产品进口,可引发的国内技术模仿和创新,进而促进国内知识技术进步、更充分更有效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质量竞争优势,形成合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产品出口结构。 
  第三:发展进口贸易,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在经济增长的源泉、动力和机制中,除了资本、劳动、技术、人力资本和制度等因素外,生产要素投入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中所产生的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让生产要素由高投入低产出部门流向低投入高产出部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要实现这一目标,在进口贸易过程中,必须注意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那些相对于国内来说技术含量高,经济价值大的贸易品是我们优先考虑的进口对象,即在贸易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多地让贸易的创造效应大于其转移效应,从而加快国内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进口贸易发展 
  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是实现全省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当前扩大进口也具备了有利的条件:国家关于进口政策日趋优化,关税调整降低了进口的成本,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进口经营。 
  1、立政策。要抓住当前扩大进口的有利时机,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引导进口贸易发展。首先要适当引导企业进口重要的、技术含量高的设备,以促进省内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加速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制定进口信贷优惠政策,适时增加进口担保业务,尤其对鼓励进口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要优先提供优惠贷款和进口担保。目前,省内已出台鼓励进口的相关政策和办法,各相关部门要注重落到实处,确实发挥政策效应,激发企业进口积极性。 
  2、优结构。扩大进口已是大势所趋,但提升进口水平优化进口结构更胜于扩大进口规模。扩大进口目的在于提升本土产业竞争力,而非只是简单追求进出口贸易金额的平衡,因而,在扩大进口规模的同时更要突出强调不断优化进口贸易结构。首先,要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真正把需要的好东西引进来。在大力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同时,要着力扩大基础性自然资源、原材料的进口,鼓励引进初级产品和高耗能的半成品和成品,实现"以进养出、以进带出",逐步实现进口扩张和出口升级的良性互动。另外,根据市场需要,充分利用目前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适当扩大消费品进口,使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国内消费品升级换代,促进国产商品的质量和档次提升。其次,要力求进口贸易伙伴多元化,要扩大从主要出口市场的进口,尽可能减少贸易摩擦,可充分利用各种展销会、洽谈会,寻找合适的进口来源。 
  3、重协调。要发挥进出口商会、有关行业协会和主营企业的作用,对大宗产品进口实行集中采购、统一对外谈判,建立一套有效的"价格卡特尔"体系,引导企业在主要大宗进口商品定价权谈判中逐步发挥主导作用,避免由于相互竞争而导致进口商品价格被提高,利用采购数量上的优势来换取在价格等方面的谈判优势,规避国际大宗产品市场价格风险。 
  附表1:1981年以来全国及福建GDP及进出口情况

年 份全国GDP(亿元)全国人民币(亿元)进出口总额全国人民币(亿元)出口总额全国人民币(亿元)进口总额福建GDP(亿元)福建人民币(亿元)进出口总额福建人民币(亿元)出口总额福建人民币(亿元)进口总额
19814891.6735.3367.6367.7105.6210.833.687.14
19825323.4771.3413.8357.5117.8110.633.487.15
19835962.7860.1438.3421.8127.7611.053.807.25
19847208.11201580.5620.5157.0618.5510.937.62
19859016.02066.7808.91257.8200.4826.3916.3310.07
198610275.22850.41082.11498.3222.5450.1325.5424.60
198712058.63084.214701614.2279.2468.6333.6335.01
198815042.838821766.72055.3383.21105.7652.6853.08
198916992.341561956.12199.9458.4161.1886.1075.08
199018667.85560.12985.82574.3522.28226.50127.8498.66
199121781.57225.83827.13398.7619.87311.53170.91140.62
199226923.59119.64676.34443.3784.68463.38252.23211.14
199335333.9112715284.85986.21114.2581.42298.69282.73
199448197.920381.910421.89960.11644.391039.77548.50491.27
199560793.723499.912451.811048.12094.91210.55662.70547.85
199671176.624133.812576.411557.42484.251288.14695.74592.40
199778973.026967.215160.711806.52870.91486.13848.96637.17
199884402.326849.715223.611626.13159.911420.56824.81595.75
199989677.129896.216159.813736.43414.191458.55856.93601.61
200099214.639273.220634.418638.83764.541756.871068.55688.32
2001109655.242183.622024.420159.24072.851872.981152.49720.49
2002120332.751378.226947.924430.34467.552350.851437.96912.89
2003135822.870483.536287.934195.64983.672924.251749.281174.96
2004159878.395539.149103.346435.85763.353933.812433.001500.81
2005183084.8116921.862648.154273.76568.934457.212854.151603.06
2006210871.0138743.1676365.0862378.17614.554937.553251.431686.12

  附表2:1981年以来全省出口和进口情况比较

年 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构成(%)进口总额构成(%)进口系数(进口总额/出口总额)
1981 60827401272070066.034.051.59
1982 55067180443702332.867.2205.18
1983 56366193713699534.465.6190.98
1984 66472391672730558.941.169.71
1985 90084557183436661.938.161.68
1986 134771686476612450.949.196.32
1987 184500904009410049.051.0104.09
1988 28430014160014270049.850.2100.78
1989 34220018280015940053.446.687.20
1990 43390824490618900256.443.677.17
1991 57477631474626003054.845.282.62
1992 80587343866636720754.445.683.71
1993 100418151587448830751.448.694.66
1994 121895364302057593352.847.289.57
1995 144456979080665376354.745.382.67
1996 155197283823971373354.046.085.15
1997 1795280102556076972057.142.975.05
1998 171606599638771967858.141.972.23
1999 1761956103519372676358.841.270.21
2000 2122332129082883150460.839.264.42
2001 2262601139223287036961.538.562.52
2002 28398821737086110279661.238.863.49
2003 35325512113173141937859.840.267.17
2004 47527042939476181322861.838.261.69
2005 54411303484195195693564.036.056.17
2006 62659214126174213974765.934.151.86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