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地区外经贸发展调查报告
2007-10-1 11:0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蜀道印象
行驶在四川的山间,一路都是荡漾不尽的绿色。今人在领略蜀地山水神秀的同时,耳边已听不到诗仙李白咏蜀道之难的叹息声了。昔日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如今变成了一条条高速公路、盘山大道,连部分村镇里也修上了柏油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们依然习惯背着祖辈留下来的竹筐走山路,但路好走了,昔日闭塞的生活毕竟有了改观。
但就是在这片荡漾不尽的绿色里,在人们看不清的暮霭深处,依然有不为人所知的贫穷,依然有赤足失学的儿童,依然有陋室孤灯的清贫。
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就是在这样艰难的起点上起步的,经过商务部扶贫工作的多年努力,目前,一些区县级的企业竟可以做起国际贸易了,记者在四川南充市仪陇县和广安市广安区就看到了这样的企业。
仪陇县和广安区分别是伟人朱德和邓小平的故乡,也是商务部的对口帮扶地区。不久前,商务部直属机关党委青年工作部、部团委和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组织商务部团员青年前往四川仪陇和广安地区,开展"心系贫困地区,践行’三个代表’"主题教育和扶贫学习调研活动,本报记者参与了全程的所有行动。
商务部的两个对口扶贫点都设在西部地区,与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与发挥当地经济优势结合起来、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结合起来已成为商务部扶贫的一个方向。十几年来,两区县的外经贸事业取得了初步发展,成长的轨道上留下了一串引人关注的故事。
西部农业:订单经济崭露头角
商务部青年扶贫团一行深入到贫困地区村村户户的时候,沿途看见很多生动有趣的标语,其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的:“一家养上5头牛,三年盖上小洋楼”———这应该是当地政府为鼓励农民致富而构思的标语。
事实上,能养上5头牛的家庭在贫困地区还是少数,能盖上小洋楼的家庭更是少而又少。在仪陇和广安地区,发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走在四川的乡间,随处可见农民散养的鸡、鸭、鹅、猪等禽畜,但是上规模的养殖业难得一见。由于资金困难、技术缺乏、观念落后等原因,绝大多数家庭的养殖业都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水平,而这样的水平距离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在我国农村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发展养殖业和种植经济作物,本来就是一个重要的调整方向。广安、仪陇虽然自然资源条件不同,但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各自的经济优势,目前广安已形成柚子、茶叶、蚕桑、畜禽、蔬菜、药材等6大优势产业;仪陇则以生猪、蚕桑、中草药、传统农业等为主。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把扶贫工作与发挥当地经济优势结合起来,成为商务部在帮扶地方经济发展时思考的内容,而这也正符合商务部“三个结合、两个转向”的扶贫工作方针。十几年来,商务部扶贫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经济和优势资源,帮助他们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加工,从而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安排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西部发展资金、扶贫资金(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道路、村卫生院、人畜饮水等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外贸出口配额、提供国际项目援助等形式,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在当地人民的努力下,仪陇、广安两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崭露头角,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少数企业的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
在商务部青年扶贫团学习调研期间,深入参观了若干农产品加工企业,比如仪陇县复兴生猪良繁合作社、广安朗德鹅业公司(这两个公司都与当地养殖户合作)、广安巨泰油脂化工厂(该公司与当地油菜籽农户进行合作)等等。我们发现,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过程中,“公司+农户”模式开始被当地人接受,并显示出其优越性和生命力。
以仪陇县复兴生猪良繁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在建设之初利用2002年商务部援助当地进行产业调整的10万元资金作为启动资金,走上了“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其运作模式是由合作社引进国外的无公害瘦肉型优质生态猪,繁殖种猪,交给农户饲养小猪,再由合作社负责回收、销售,形成“自繁、他养、回收、销售”一条龙生产。
“公司+农户”形式除了形成规模化经营等优势外,还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参观期间,当地人给记者讲述了仪陇人从前养猪时遇到的难处,当地政府为帮助农民增收,从国外引进优良生猪品种,鼓励农民饲养,但农民却不怎么领情,不愿饲养,原因是不懂得新品种的饲养技术,怕有风险。有的农户在动员下养起了种猪,但饲养过程中出现许多技术障碍无法解决,从此更打消了饲养积极性。“公司+农户”的形式给农民解决了技术关,技术问题由公司统一负责指导,因技术带来的风险也由公司负责,这就为个体农户发展养殖业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公司+农户”模式是目前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兴起的一种很流行的经营模式。但在西部贫困地区,这种经营模式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风险谁来承担?也就是说如何切实保护农户的利益。
一位曾多次赴海外考察的农业专家对记者介绍,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组织发展得相当成熟,使农民对销路不用操心,同时也对农民的利益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而目前在我国,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程度还很低,很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方式有自己的随意性。记者看到贴在仪陇复兴生猪良繁合作社墙上的风险承担约定,其生猪销售方式有三种:一是社员随行就市,自主经营;二是引进成都大型企业登门收购;三是市场疲软时,滞销商品猪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组织外销。因防疫技术不到位造成生猪疫情蔓延死亡的由合作社全额赔偿。每月收取2元的生猪技术服务费,由技术员负责注射疫苗。以上条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销售风险和技术风险。刚刚完成一期工程的广安朗德鹅业公司目前还停留在饲养种鹅的阶段,还未与农户开展合作,但就饲养风险谁来负担的问题,公司与农户就展开了讨论。农户最担心的是,鹅雏喂死了怎么办,谁赔钱?这一问题公司与农户尚未答成统一意见。
农户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农民参与合作养殖的积极性是否得到激发,这是“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初期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能否有效提高的重要因素。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形成生产加工一条龙体系?
在参观上述地方企业的过程中,商务部青年扶贫团成员注意到,贫困地区禽畜产品加工业要想走向国际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比如如何使产品符合国际标准,怎样形成与生产基地配套的加工体系,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使自己的优势农产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走出国门,在西部贫困地区能做到这一步的企业目前还是少而又少。在有“苕国”之称的南冲市西冲地区,当地企业与红薯种植户合作,开发红薯深加工,生产的粉丝已出口到北美等地。这样的例子必竟还是少数。很多企业虽然萌生了打入国际市场的愿望,但具体操作起来却发现,这中间还缺少很多环节。
再拿仪陇复兴生猪良繁合作社和广安朗德鹅业公司为例,前者目前缺少与之配套的屠宰厂,后者很想开发生产在欧洲消费量很大的鹅肝酱,也知道这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比鹅肉、鹅毛产品的利润大得多,但是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鹅肝加工厂又谈何容易。
即使走进了国际市场,实力薄弱的西部农产品企业的日子也是如履薄冰。比如,养猪业是仪陇农民重要的生计来源,以这一产业为依托,仪陇建立了若干肠衣加工企业,有的公司已在欧盟注册商标,产品出口至欧美十多个国家。但自从去年欧盟对中国动物源性产品下了禁令以后,肠衣出口公司元气大伤,至今仍难以恢复原有水平。
把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销往国际市场,这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四川丰饶的自然条件是当地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的先天优势,但目前初步发展起来的“公司+农户”生产模式的经营链条还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及简单加工领域,如何向国内和国际标准看齐,解决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应该是下一步要做好的事。
但是农业产供销组织的出现,订单农业的出现,已经为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显露了发展的契机。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水平正在一步步提高,相信“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将在探索中成长。
西部外贸:何日突破销售渠道瓶颈
刚刚试水的西部外贸企业正渴盼着扬帆远航、纵横商海之日的到来,但这个目标还远未实现,西部贫困地区的外贸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商务部青年扶贫团成员与当地企业座谈和对当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后得出的体会。
商务部青年扶贫团一行在仪陇、广安两地参加了三次座谈会,这几次座谈会的难得之处在于,来自商务部有关各职能司局及部分直属单位的代表得以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代表进行长时间面对面的交流。会上来自商务部不同司局的同志详细咨询了当地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献计献策。据广泛了解,目前西部贫困地区外贸企业的发展特点及面临的难题主要有:
1.民营经济显活力
当地人士介绍,在广安区,目前除电力企业为公有制企业外,其它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没想到民营经济在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此充满活力,这一情况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
一路上,随处可见“三个转变”的标语,这是四川省在学习“三个代表”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口号,即:加快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民营经济的掘起正是这个转变步伐中的一部分。一些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在经过股份制重组后重现生机。民营经济以其自身活力成为目前仪陇、广安两地经济的主体。
2.外贸企业实力薄弱
区县级企业在做外贸方面的起点是很低的,它们往往最初只是给省外贸公司供货而已,真正独立做外贸也就是这几年的事。
但由于仪陇广安两地是商务部的对口帮扶地区,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各项外经贸政策都对两区县予以了倾斜,此外商务部十几年来从资金、物资、项目、信息、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对两区县的经济建设进行大力扶植,因此两区县的外经贸发展水平高于同等条件的其它西部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大有作为的产业,一些产品也打入了国际市场。
不过总体而言,两区县外贸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较低、高科技企业数量几乎为零,两地的外贸进出口额也不大。
3.信息不畅,销售渠道单一
西部贫困地区企业地处偏远,信息不畅,观念落后,因此销售渠道问题成为发展瓶颈。销售渠道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型企业多,经营型企业少。贫困地区的企业绝大多数为加工出口型,而流通领域外贸企业则很少。很多区县级的企业从前只是给省外贸公司供货,没有积累多少国际市场的经商经验。
二是间接出口多,直接出口少。据仪陇县所在的南充市副市长王静莉介绍,南充市去年出口总额达8000万美元,但其中约6000万美元属间接出口,很多外贸企业都是靠借船出海才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比如仪陇金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近年已经获得外贸自营权,由于没有自己的销售网,搞外贸业务还是全靠代理,今年1-7月该公司出口1160万美元,几乎全部为间接出口。
据商务部扶贫办主任潘牧旭介绍,内陆省份最需要的是信息,最缺少的是机遇。加强宣传意识,是当地企业拓展销售渠道的一个途径。据其介绍,商务部计划在部局域网上设扶贫网页,来帮助这些地区的企业交流信息,扩大影响。
在这次学习调研活动中,来自商务部信息化司的同志给当地企业免费赠送了世界进口商名录和世界进口商查询卡。也许对很多当地企业来说,电子商务还是一个太时髦又太陌生的东西,然而小型外贸企业要想走出销售渠道不畅的困境,电子商务无疑是一个既现实可取又立足长远的应对之策。
商务部信息化司陈源认为,由于实力有限,小型外贸企业做电子商务,不必像大企业那样先行安装昂贵的电子商务系统,或搞局域网,可考虑登陆商务部的中国贸易指南网站或其它电子商务网站,寻找国际市场商机,一步一步的做出效果。她还认为,电子商务省时、省力、省钱,企业不用则已,一用就会放不下。
对西部偏远地区的中小企业来说,克服固步自封的落后心理,增强主动营销的积极性,走出去参加适合自己的各种展会,是打通销售渠道不畅的又一有效办法。
4.人才缺乏,观念落后制约经济发展
人才缺乏,观念落后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据当地人形容,很多贫困地区人民一辈子所追求的就是盖房子-娶老婆-养儿子-再给儿子盖房子这样循环的生存模式,一辈子也走不出山村的那片天。这种闭目塞听、与世隔绝的生活不是世外桃源,却是滋生贫穷和愚昧的沃土。
在广安区化龙乡外经贸希望小学,商务部青年扶贫团一行看到高大的教学大楼映衬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时都感到分外喜悦。商务部党委青年工作部部长王茂春向记者介绍说,几年前,他参与过为这所小学的建立而发起的捐款活动,化龙乡外经贸希望小学就是这样在商务部的资金支持下建立的。事实上商务部在西部贫困地区新建、改建了几十所希望小学,希望小学的教学楼往往成为本乡或本村最好的建筑。
缺乏国际市场知识是西部外贸企业普遍反应的困难,因为做生意没经验,有的企业受骗上当,甚至导致破产,令人痛惜。商务部扶贫工作在成人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帮助两区县开展国际劳务合作,组织基层干部和专门人员到沿海发达地区或国外参观培训等等。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人才是西部发展的主力,教育是西部发展的希望。
贫穷不会是西部贫困地区人民永远的生存状况。我们在巴山蜀水感受到了贫穷,更看到了希望。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