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信息化: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制造水平

2007-10-1 10:5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全球享用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时,有些制造厂商正在面临信任危机,其产品开始被频频质疑。 
  全世界每四双袜子,就有一双是中国生产的。全世界七成的玩具也是中国制造的。同样,国际著名服装公司也离不开中国,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和优惠的服装加工费用,正在成为这些公司创造更多财富的首选。 
  在全球享用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时,有些制造厂商正在面临信任危机,一些产品开始被频频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作为产品概念的提出到产品退出市场这一过程中对产品信息的管理,开始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 
  众多涉足PLM领域的厂商也认为,PLM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化解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同时还将成为提升制造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玩具厂商镇泰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玩具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厂商,其生产部董事黄达智说,在公司引进PTC的PLM后,镇泰的研发能力日益巩固,现在已经从典型的玩具OEM厂商成为了一家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厂商。 
  快速增长的市场 
  PLM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商业步骤。 
  PLM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协同制造、管理、传播的相容解决方案。而且在扩展企业的概念设计到生产周期末期这个阶段,利用产品信息的发布,将人力资源、加工程序、商业模式、信息都整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PLM组织起了公司和其扩展企业的产品信息中枢。 
  因此,通过实施PLM,中国制造企业可以实现从原材料控制、产品生产全过程控制以及分销、售后等所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更重要的是,PLM可以缩短产品的研发、上市和销售周期,并帮助中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PLM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它带来了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创新,这正是许多公司初始阶段的基础。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从规模到产品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的转型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PLM以产品为核心,围绕产品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产品数据的生成、变化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将有效地提升产品质量。 
  另外,中国企业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以低成本为主要优势的层面上,人力的优势将逐渐被能力的优势所替代。在这个过程中,为创新提供动力的PLM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今年年初,由CIMdata发布的研究数据表明,2006年整个PLM市场增长了10.4%,达到201亿美元。预计PLM的投资额在未来5年里将以平均8.5%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11年市场份额将超过300亿美元。 
  对于企业来说,PLM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目前中国企业不管是对PLM的认知上,还是在部署PLM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PLM认知存误区 
  西门子UGS Teamcenter产品营销资深总监Bill Boswell也认为,目前许多公司选择PLM软件时存有误区。 
  “一方面,企业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关注非常细致,他们要满足当前需求、解决现有问题;但另一方面,从更广泛的视角(即应对竞争和引领行业的区别)出发,这一过程又难免稍显缺乏远见。”Bill Boswell说。 
  比如企业对员工使用过时信息、订购的零件错误、周期时间因沟通错误而延迟等信息都很重视,而在各PLM供应商的帮助下,企业对哪些软件产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都非常重视。 
  不过,该过程忽略了一些关键性的东西,因为它仅仅局限于简单地检查“出现了什么问题”,而不能解决更广泛的商业挑战,真正地使一个组织实现脱胎换骨的改变,将其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Bill Boswell认为,人们应该考虑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以及公司业务如何在未来得以不断演进,从而从PLM系统中获得更多价值。 
  Bill Boswell所指出的仅仅是企业在选择PLM时存在的误区,事实上,PLM在应用上同样面临尴尬。 
  “目前,中国企业应用PLM进行质量控制的还很少。”SAP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张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张浩所接触的企业用户里,许多企业在PLM上的应用还集中在产品研发阶段。比如,许多制造业企业从产品研发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应用PLM缩短研发周期,并对研发成本进行控制。 
  “很多企业还没有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去考虑PLM的应用。”张浩说,“只有PLM从数据管理向项目管理迈进,它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产品质量的管理、规划和审计。” 
  而在CIMdata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把整个PLM市场初步划分为两个部分:信息创建及分析应用(工具类),协同产品开发管理(cPDm类)。 
  虽然PLM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部分是cPDm,但一直以来,软件工具是最大的投资部分,这些PLM工具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与工具类PLM相比,cPDm致力于协作、管理和产品相关信息共享。 
  这部分涵盖了许多技术和方法。例如PDM、协同与可视化、数据交换、项目管理、符合性管理、战略资源、企业应用软件整合、流程管理等。 
  落实PLM关键在集成 
  有分析人士称,对于实施PLM的客户而言,他们将会发现其与ERP的实施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就是参与实施的人员众多。在将PLM从以工程为中心转为跨职能领域时,部门协作方面的挑战开始出现,众多的业务负责人与IT经理进行合作。 
  客户还必须考虑配置与定制及使用技术标准的问题。因此,组织的ERP/PLM供应商和ECM(企业内容管理)供应商之间的互操作性或合作问题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系统集成合作伙伴的专业知识也是同样重要的考虑。有专家建议说,与这些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关系是将PLM在企业级上应用时的一个关键成功因素。 
  SAP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张浩对此也十分认同,据他介绍,虽然SAP很少针对PLM进行额外的说明,其实在SAP的解决方案里已经融入了PLM的思想理念,如今,在SAP的客户里,有一半的人都在应用与PLM相关的功能。 
  作为一家从CAD发展而来的PLM厂商,PTC公司的高级技术经理赵文功也认为,PLM和ERP从功能上是需要紧密集成的,但不是简单的点对点集成,不只是PLM单向地把数据传给ERP,而是双向的,多点的集成。 
  实际上,PTC对PLM和ERP的整合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解决方案,因为客户在整合ERP和PLM的时候,PLM中很多的信息要被传送到ERP系统里去。 
  以PTC的Windchill为例,它对SAP等其他的一些ERP系统的整合,已经具备了一套解决方案,当数据在Windchill里发生变化时,马上就能在ERP系统中体现出来,相反也是一样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