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运优势减 出路在于快转型

2006-9-20 22:1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首次纳入香港事项的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认了本港的国际金融、贸易及航运等三大中心的地位。日前由特首曾荫权召开的本港经济高峰会上,主题亦包括如何强化及巩固这三大中心的功能,并希望以此来配合内地的“十一五”发展。然而,应邀来港在峰会上介绍内地情况的发展改革委员会徐林司长,便坦率地指出,香港的港口航运优势正在消失。徐司长的话其实早有不少港内外人士说过,但由一位中央官员说出来,还是有很大的警醒作用。香港对于今后如何保障航运业的发展及中心地位,确实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并且要认真研究恰当的应对战略和具体措施。

  香港曾多年雄踞全球首席货柜港皇座,去年虽被新加坡港稍为超过,但两者间的竞争仍然激烈,今年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幸而近期本港货柜港表现已有改进,据昨日公布最新统计,首八个月货柜吞吐量逾一千五百五十万箱,同比增长百分之六点三,远胜去年全年的百分之二点八增幅。其中葵青货柜码头的增长尤佳,达到百分之九点九,只因中流作业及内河码头等其它货柜业务的数量下降,拉低了总体增长。然而这比起内地上海深圳等港口的一成多增幅,实逊色不少。例如上海港在今年头八个月,货柜量便增长近一成九,八月份更增长逾二成一。从竞争角度看,香港与新加坡之争大概只是在名次上,由于各有其货源及服务范围,直接的业务竞争不多,甚至可以互相配合互为中转。但内地港口(尤其近在咫尺的深圳)情况大不一样,都是香港的直接竞争对手。珠三角的货运大量由香港转去深圳已是众所周知,香港作为中国内地转口港的重要性早已不断下降。如今年来内地外贸增长逾二成,香港的转口贸易增长却不及其一半,显示更多货物正由其它港口进出。

  事实上,香港与内地的港口相比,优劣势的平衡日趋对香港不利。香港面对的最严重劣势是成本高,和货源不在本地。除了码头收费较贵外,还要加上运货来港的费用及过关的费时。另一方面,香港的优势却日渐淡薄。过去的港口效率、航线众多及班次频密等优势,已不断削减甚至逆转。上海及深圳的港口不但扩张迅猛,质素亦大幅提升。由于新建及积极投入,内地主要港口在设备上甚至有超越香港之势。例如上海正在建设全球只有少数几个的全自动化码头,而深圳盐田港新建的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码头,便配备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双箱并排岸吊。物流电子化软件的应用亦日多,有些领域的起步还先于香港。在管理上,内地码头由于有港商外商参与,亦与本港不遑多让。至于航线、班次方面,与香港亦十分接近。内地港口比香港还有另一项优胜的地方,就是都有铁路直达,易于接收远程货源。香港港口则无铁路直达,且与内地洽商安排铁路联运事宜,也至今未见成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