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流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

2006-9-19 11:3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作者:潘振明
    印刷及相关行业的物流发展整体水平,决定和限制着印刷企业内部的物流发展水平。我们也许可以在一个企业里做出很好的“物流”,尤其是“纸流”规划,但在运行中,小环境无法脱离大环境而独立存在,其应有效益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印刷行业目前的专业化分工不细,致使大量资源浪费在繁杂的中间环节,企业管理效率、经济效益低下;同时,小而全、大而全(包括自备物流系统)的生产模式使企业严重同质化,许多企业在行业的中低端苦苦挣扎,缺乏竞争力。
    印刷行业(包括印刷物资供应领域)目前应该大力推动专业化的社会大分工、大合作(包括第三方物流,甚至第四方物流),走共赢而不是互相挤压的道路。
    本文拟从印刷企业的“纸流”供应链入手,对印刷物流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纸流”供应链的环节
    纸张物流(简称“纸流”)是印刷生产过程中最主要和最大宗的物流,是印刷物流的“主干”,印刷的其他物流都是为其配套和服务的。在现代物流中,对“纸流”的各环节及其形态可用表 1 表示。
    这样一个“纸流”供应链,将大大突破我们观念中的“纸流”流程,将原来分为几截的“纸流”衔接为一个完 整的供应链条。依照这样的链条来设计、规划未来支流的通道,在资源的利用上,就能充分考虑“纸流”流向的相关性,将使相关方都能从中受益。
    现代“纸流”的特色
    无论是传统“纸流”,还是现代“纸流”,其环节没有多少改变,但各环节的结点、衔接、信息流的使用、存储方式、完整性、可追溯性、查询信息的外延和内涵、实时性等却不可同日而语。
    仅以结点而论:传统“纸流”各环节之间结点多且比较单一、封闭,如造纸厂一般不直接面对纸张用户,只供应到销售(供应)商。与其相比,现代“纸流”则具有突出特色。
    (1) 在现代“纸流”中,各环节之间结点不仅多元,而且互相贯通,造纸厂不仅面对供应商,也可以面对纸张用户,如印刷厂。
    (2) 生产的纸张规格、质量标准、产量等,终端消 更多情况下,不是由自己决定,而是由各类客户的订单来决定。
    (3) 客户均可通过网络自行进入造纸厂的生产信息数据库,或供应商储存、加工、运输纸张的数据库进行查询、质疑。只要需要,就可以查出某一本书在整个成书过程中(包括从纸张原料产地、配比、生产时间、机台开始,到最后裁切、打包、运输等)的所有相关信息。
    总之,现代物流不仅使“纸流”在各环节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而且也使得原来以断续、零散、互不关联、很难追溯、仅以附载形式存在的纸张信息,关联、汇集、整合成可以独立存在、保存,可以实时或随时查询、事后追溯的“纸流”信息流。在此情形下,“造纸厂→印刷厂”纸张直供、第三方物流甚至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和发展都有可能,并将为今后整个印刷业、印刷物资生产供应业、出版业物流的整合提供新的思路。在出版、印刷日渐进入个性化和订单化时代之际,这样的探讨和实践,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转变,对于微利时代整合企业结构,向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要效益,无不具有重要价值。
    国内“纸流”的现状
    1. 印刷业“纸流”的差距与困难
    (1)国内印刷业“纸流”不仅与国际上的差距巨大,即便与国内其他行业物流发展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从世界范围来看,物流产业已上升为与高科技、金融业并驾齐驱的三大朝阳产业之一。国内许多行业的物流发展也成效斐然,如家电行业、大型连锁超市等,其物流已逐步从传统意义上的由企业“养活”的内部供应(运输)部门,演化发展为新兴的经济实体和企业利润来源之一。
    但印刷业的“纸流”却几乎还难称其为“流”,多数仍处于传统意义的“采购→运输→供应”阶段,而且,仅以出版印刷业为例,在“纸流”的各个环节之间,脱节相当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如纸张或其他印刷物资供应部门到印刷厂送货,空车回返;书店到印刷厂拉书,空车去厂。难道不能在送纸或其他印刷物资的回程中拉书,或在去厂拉书时捎上纸张或其他印刷物资?不行,因为各自隶属不同单位,宁肯跑空车,也不能“肥水流入外人田”。这种状况,与出版印刷业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称。
    (2)我国加入 WTO 后,各行业的物流已逐步放开,但当前面临的四道“门槛”严重阻碍着印刷物流(尤其是“纸流”)的发展。
    ①印刷行业还没有一个单位或部门专门对物流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探索进行过系统的调研、分析和设计。结合印刷行业特点,运用物流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和规律,研究和探索行业物流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模式和基本措施制定相关规则和标准,培养相关的人才队伍,开发有关的物流技术等,是发展印刷物流业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导和带动相关企业和部门积极参与印刷物流业的建设,为印刷物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氛围。
    ②从印刷企业内部看,相当一部分印刷经理人还未认识到物流是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我们对降低物流成本重视不够,对其中潜在的利润更估计不足。即便有一小部分印刷企业在原材料供应、质量监控、交货等流程中制定企业规范和标准,注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过程也只是一种朴素的物流意识和行为,尚未从现代物流理念上加以系统运筹和设计。
    ③从印刷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看,外部物流,尤其是“纸流”的第三方物流的氛围和技术平台还不具备。首先,整个行业还没有做好“容纳”第三方物流的准备。现在发展起来的一些被称为印刷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物流港等的地方,基本上还是一种印刷物资批发或贸易市场,很难与充满活力和无限商机的现代物流概念等同起来。印刷行业各类企业间还没有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生存的氛围,还缺乏起码的相互信任和合作信誉,难以建立现代物流层面上的共识和沟通。其次,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业务沟通形式及相关技术平台还没有被印刷行业架构和充分利用起来,印刷企业自身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难以适应物流信息网络需求,一些企业甚至还没有这种信息管理系统,其最大的障碍不是需不需要或技术问题,而是认识问题。
    ④造纸厂、印刷物资供应部门、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发行部门等上下游客户管理系统建设于印刷业的衔接不够,使印刷业尤其是书刊印刷业的现代物流缺乏必要的支撑平台。
    2. 第三方物流的困境与期待
    (1) 第三方物流整体功能不足。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还处于萌芽阶段,自身及市场发育均不成熟。在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如美国占比达到 57%,日本为 80%,我国还不足 20%再者,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由传统的物流企业、外资新设物流企业、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的,其他企业投资新设的物流企业(包括由网络公司转化而来的第四方物流公司),中国邮政、铁路、空运等垄断性行业的物流供应商等发展而来的,多属于功能性物流公司,专业化程度较低,增值服务少,功能局限性大。尽管这些物流企业依托各自的优势,积极开拓新的领域,但已普遍暴露出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运作效率不高、有效服务网络不足等问题。
    (2) 物流信息沟通方式仍未摆脱传统模式,综合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物流业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和配送成本都很低,但综合成本却居高不下,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订单的跟踪、在途物资的管理等日常工作仍主要通过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传真等传统通讯工具来完成。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物流企业内部通讯费用占到总话费支出的七成以上。如为控制成本而限制必要的沟通,又会使物流企业的日常运营陷入尴尬的状态。物流企业急需一种新型通讯沟通方式。笔者认为,通讯方式的转变和适应,更多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如企业网站、QQ 在线通讯、企业 VIP 电子邮箱等均可在相当程度上代替传统通讯方式,尤其是QQ 在线语聊通讯,除了固定网费支出外,几乎没有额外的支出。
    (3) 多头管理,资源难以进行有效整合。
    物流业是一种跨部门、跨行业的服务行业,不但涉及多种运输方式,还涉及多个业务种类。其主管部门各有各的规定,各作各的规划,导致物流企业在整合资源时难度很大,很难达成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行业协会,即使由所谓的某一行业物流协会制定的标准,实际执行中也困难重重。
    (4) 内外夹击,优质物流企业难生存。
    首先是来自物流需求企业内部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这部分人往往在企业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能对企业自营或外包物流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决策者为息事宁人而采取迁就和姑息的态度,明知物流外包的好处也不能下定决心。其次是劣质物流企业扰乱市场秩序。很多企业出于成本偏高的压力,在外包物流业务或实现某些物流功能时,将价格放在第一位,以致成本畸形降低催生出不规范经营的劣质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将合法经营的优质物流企业打败。
    “纸流”设计的前景与建议
    笔者认为,如果能使印刷业“纸流”通畅,则印刷物流一通百通。
    当前,出版印刷企业都面临改制、改革的关键期,同时也是行业大整合、大发展的关键期,如能借助于各地出版印刷大型集团纷纷组建、完善的契机,对印刷“纸流”进行资源重组,打破原有的部门分割,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益率、有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与整个行业发展为依归,印刷“纸流”的畅通和高效(效率和效益)虽非指日可待,但假以时日,也是大有希望的。在此情形下,第三方物流将是我们非常适宜的选项,并且这样的第三方,只是打破我们原来的条块分割,通过对原有资源的有效整合,把物流业务重新调整,交给新设立的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新建立的物流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进行社会化、专业化协作。这样的改革将为印刷业“纸流”(当然,其他印刷物资更不在话下)第三方物流大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并可使我们走出印刷业“纸流”面临的困境。
    在现代物流中,适用的物流应用软件是必不可少的。但仅有软件,如应用不恰当的话,仍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对优化印刷“纸流”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1)要确立定量和可测评的目标,并通过最优化的物流方案保证目标的实现。
    确立定量和可测评的目标,便于让计算机软件系统判断一个物流计划是否比另一个更好,管理层也可借此判断能否提供一个可接受的投资回报率。
    (2)要建立计算设备、人员、商务过程持续改进的技术支持平台。
    ①计算平台必须具有足够的容量,并在可接受的时间段内给出优化方案。通常,采取众多计算机同时计算的集群服务和并行结构的优化算法,可比单体 PC 机或基于工作站技术的算法更快地给出更好的物流优化解决方案。
    ②负责物流系统优化的人员必须具备建立物流模型、数据收集和优化方案所需的领导和技术专长。这些人员必须确保数据和模型的正确,确保技术系统按照设计的状态工作。
    ③商务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和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解决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问题,而且,物流目标、规则和过程也会不断改变。所以,数据监测方法、模型结构和算法等不仅要能够适应变化,而且要能够捕捉机遇并促使系统变革。
    (3)要对投资回报率进行客观验证。
    物流系统优化要求有大量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要客观验证物流系统优化的投资回报率,必须真实估计全部的优化成本,并将优化技术给出的解决方案逐条与标杆替代方案进行比较。要准确地计算投资回报率必须采用良好的方法来确定基准状态,还必须持续地监测系统的实际绩效。
    信息来源:中国印刷物资商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