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物流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006-8-24 16:3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陆 江
现代物流运用系统整合的观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完成较大的物流量,努力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速度,提高服务水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发展成为新兴的服务产业。进入新世纪的这几年,我国物流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2004年的中国物流取得了很大成绩,社会物流总额增长30%,也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最重要的是对物流理念的认识深化了,物流在经济中的作用加强了,中国物流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现代物流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国民经济全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
展望2005年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有这样几个“更加”值得关注。一是,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以后,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已经全面放开,中国物流业将会“更加开放”。目前世界知名的跨国物流企业基本上都进入中国市场,都在中国有大的动作。二是,随着全面开放,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以中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中外合资企业共同构成我国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他们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融通,互为补充,形成竞争之势,各类物流企业面临着重组整合的局面。三是,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和行业协会具体组织下,困扰物流业发展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如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物流标准、物流统计、物流科技和人才培训等,一些涉及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都已铺开,2005年将会“更加务实”地开展起来。四是,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将“更加宽松”。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在2004年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反映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推进物流发展的务实态度。2005年,国家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将要制定和出台落实这个《意见》的实施细则。
当然,我国物流发展虽然很快,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依然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目前,发达国家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一般保持在10%左右。我国这项指标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上下徘徊,近3年还是略有上升的态势。除了经济结构的原因外,还同国际油价上涨、运输成本上升有直接关系。尽管如此,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有清醒的认识。体制的制约、设施的不足、企业规模不够、效益和效率不高、服务较差、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小、散、差”的问题解决要有一个过程,企业和资源整合还需要时间,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任重道远。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5年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结合物流行业的实际,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脚踏实地,务实创新,推动我国物流在新一年的新发展。
第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九部委文件精神。《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是继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出台有关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又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为中国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从上到下对物流发展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把贯彻落实九部委文件作为全行业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推动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愿意在这方面为企业和政府多做工作,搞好服务,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二,要加快物流诚信体系建设。物流是服务性产业,是最需要诚信体系的行业,但目前诚信方面的问题还相当多。应该把诚信体系建设作为行业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要形成物流的服务标准,并成为物流标准体系的核心。要大力宣传“诚信物流”,积极推进行业信用制度建设。要促进开展信用交易,完善信用交易的相关政策。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要把这项工作看作是为会员服务的重要环节,从服务的角度加强自律,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第三,要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近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长仍然不相适应,存在物流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缺口”现象。据统计,2004年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在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1~11月只增长了11.9%,全年预计增长11%左右,与需求增幅之间的差距扩大到至少9个百分点。尤其是铁路运力供求差距明显拉大。由于结构性供需矛盾的加剧,导致大量物资,特别是大宗基础原材料物流不畅,在途时间延长,压港、压库,降低了物流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其根本原因是,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幅度明显低于需求增长。2004年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0.7万亿元,增长22.5%,增长速度比同期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低7个百分点左右,也低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因此,我们要改革物流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物流“瓶颈”约束。
第四,要鼓励整合、改造和提升现有物流资源。我们要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大力抓好物流功能、企业物流、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人力资源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整合,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打破物流资源的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鼓励物流企业跨部门、跨地区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尽可能多地利用现有的仓储、运输条件和业务网络进行改组、改造和提升。
物流园区具有基础性、公共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与一般的开发区、工业园区是不同的,它是现代物流运作不可缺少的功能环节。建设物流园区,既有利于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实行一体化运作,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又有利于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物流效率,避免重复建设,达到少占土地的目的。近几年,各地重视物流发展,规划和新建了一批物流园区(基地、中心),这是好事。但也出现了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多占土地的问题。要根据中央宏观调控的要求进行清理。在投资物流基础设施的时候,还是要深入调研,认真地进行可行性研究,慎重决策,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投资回报的问题。不是投资越大越好,也不是设备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好。要结合实际情况,要实用,要有实际效果。
第五,要做大做强物流企业。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规模小、实力弱、服务差的问题依然存在。必须把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一些产业向中国等亚洲国家转移,出现了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的趋势。2002年跨国公司转移服务业约4万亿美元,占整个跨国公司向外转移的60%。世界知名跨国物流企业抢滩中国的情况,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我国物流企业的规模,与跨国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是企业竞争的需要,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当前,我国外贸的依存度已经高达60%,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但我们在物流业,在整个服务业方面的竞争力还比较弱。只有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才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物流”延伸。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有条件的都要做大做强,造几条“大船”。关键是要明确市场定位,在专业领域创新管理和服务,形成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尽快提高我国物流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六,要密切关注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当前,国外物流管理和技术发展很快,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我们要积极务实地推进物流信息化和现代化,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的研究,要特别关注RFID技术在供应链中的推广和应用。随着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外资物流企业加快在我国发展的步伐。外企在资金、管理、技术、研发及品种结构上具有比较优势。我们要密切关注和善于学习国外企业的经验和技术,发挥自身优势,尽快提高物流能力和服务水平,缩短与外资企业的差距,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物流发展的机遇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掌握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主动权。现在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物流的发展。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