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中国供应链缺陷

2006-8-24 15: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元器件供应商日益强大,然而,他们的前景如何呢?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消费者对拥有手机的强烈渴求,国际和中国本土电子制造商都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对深圳晶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来说,手机响铃音却更像是死亡丧钟。这家位于中国深圳的电子制造商此前主要生产微晶共鸣器、滤波器和振荡器等产品,在寻呼机时代通过为本土生产的寻呼机供应元器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这家公司的情况就不妙了。
  20世纪90年代末期,认识到手机的普及是必然趋势之后,深圳晶峰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客户,目标主要集中在那些将电子制造转移到中国的国际公司。“我们知道这些公司的要求非常苛刻,”晶峰公司销售经理高艺箐说。然而,晶峰公司认为,他们的产品较进口晶体元器件具有成本优势。当公司的一批样品通过了日本夏普公司的初审之后,深圳晶峰公司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为了最终达成交易,深圳晶峰公司不得不对自身进行彻底的改造。高经理表示,起初公司的管理不过是监控原材料的购买和制成品的销售情况。为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以适应最新的要求,公司从香港请来了职业顾问帮助其采用“规划→执行→考核→修正行动”管理流程,此举有利于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此外,晶峰公司还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编制体系来改善公司的整体运营,并且成立了一个客户服务部。
  在生产方面,晶峰公司全面提升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并从美国和日本购买了最新的测试设备。公司增加了10位工程师来升级产品,此外,还聘请了一位退休的日本工程师作为顾问来改进工艺和生产效率。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在几乎付运第一批样品之后两年,深圳晶峰公司成为夏普公司数字电视调谐器供应商名单中第一家中国本土公司。
  深圳晶峰公司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家这样的中国本土公司。随着全球电子工业更多地转移到中国,深圳晶峰公司的故事正在被不断复制。为了削减成本和提升效率,国际OEMs和EMS公司正在他们的供应链中不断加入本土中国电子供应商。此举效益相当可观:可以节省5%到50%的成本,同时,可以缩短供应位于中国的工厂的元器件的交货时间。
  然而,位于美国圣迭哥的EMS公司Elcoteq的供应链、采购和IT系统主管Mike Hegedus警告说:“还有一些在物料清单中你看不到的成本。”他解释到,与那些成熟的供应商不同,中国本土公司通常需要从买主那里获得指导和管理支持。公司可以找到高品质的供应商,但是这些供应商需要在连贯性方面有所改进。他补充说,每一家与Elcoteq有过业务往来的中国本土供应商几乎都需要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和及时交货能力。简而言之,Hegedus认为当与中国本土供应商打交道时,“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显而易见的成本节省,但是你必须在帮助供应商发展到更高水平方面做一些额外的工作和投资。”
  寻找低成本
  分析师表示,严格地区分中国本土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与中国整个电子工业的产出相当困难。但是随着国际电子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以及中国自主品牌制造商不断向国际市场渗透,毫无疑问,中国产出的电子产品数量是在不断提升的。根据Reed Business Research(EB母公司下属的一家公司)的统计,中国在全球电子制造业中的比重从1999年的5.2%提高到2005年的预计15.7%(参见图“中国占全球电子制造业比重(1999-2005)”)。
  国际电子公司正在指望通过使用中国本地供应商来获得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交货,并且绕过进口延迟问题。到目前为止,这些国际电子公司从中国本土供应商采购的元器件还主要集中在价值链的较低端。Hegedus表示,Elcoteq公司目前从中国供应商那里采购连接器、电池、电源和一些印刷电路板。在位于中国的三家封装厂内,Elcoteq公司还从本地制造商那里采购了更多大型机械设备、围栏和架子。Hegedus认为,上述设备通过空运从国外运到中国的费用过于昂贵,如果采用水运,又通常慢到令人难以忍受。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的中国和东南亚采购总经理Ken Schmidt表示,公司此前一直从中国本土供应商那里采购扬声器、麦克风和震动电机等用于手机的元器件,目前,公司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中国供应商的数量。然而,Hegedus和Schmidt都表示,半导体和高端元器件依然必须依靠进口或者从越来越多在中国开店的国际供应商那里采购。
  尽管如此,在大众产品方面依赖中国本地公司依然意味着显著的成本节省。位于北京同时与两家工厂合作的咨询公司亚太资源集团(PRI)的主席Dwight Nordstrom表示,在中国进行采购通常意味着节省30%到40%的塑胶采购成本和5%到40%的电子元器件采购成本。他认为拥有包含中国本土公司的供应链有助于增加公司的竞争优势。“通过仔细审查物料清单价格,我们的工厂通常可以赢得他们竞标的超过50%的工程,” Nordstrom说,他同时还是美中商会的采购论坛联合主席。
  Elcoteq等全球性EMS公司和Jabil Circuit等EMS卖主认识到,使用中国元器件供应商带来的价格优势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他们通常不知不觉地充当起供应商和多疑的OEMs之间的“媒人”,当然,最终还是由OEMs来决定哪家供应商的元器件会用在他们产品的设计之中。Nordstrom说:“一些OEM非常开放地和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而另外一些则做不到这一点。”他补充到,一些OEM依然对中国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持怀疑态度,还有一些公司因为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验证新供应商的品质而拒绝和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
  了解你的供应商
  Hegedus承认,找到和管理合适的中国本土供应商比同成熟的国际供应商打交道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位于公司总部的高管人员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支持下属的工作。额外的解释工作通常始于对一些基本的东西的怀疑,例如ISO认证。亚太资源集团的Nordstrom表示,好的担保者和坏的担保者鱼龙混杂。假如有一家中国本地公司承认一个潜在供应商的ISO认证,“我并不相信那家供应商真正通过了ISO认证,”他说。
  供应链管理和收购咨询公司Beijing Indserv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tegration的运营副总裁William Wang认为,不论有没有ISO认证,潜在供应商必须首先让买主相信,他们可以获得“航空品质”或者满足基本的产品质量要求。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变得更加困难。原摩托罗拉公司的一位王姓采购经理表示,很少有中国公司已经获得足够的经验和工具来确保在数百万级大批量生产时保持元器件一贯的高品质。他说:“为了获得高品质,这些公司需要在生产设备和测试设备方面追加投资。”
  Hegedus补充到,特别对于EMS公司来说,在生产量极大的情况下,保证产品品质“并不是我们分内的事情”。EMS公司需要供应商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可以熟练地调整产量和产品规格来满足客户快速变化的需求。他提醒到,Elcoteq的重点在于评估一家供应商满足小批量订单的能力。
  一旦潜在的供应商证明他们有基本的质量管理能力,公司通常会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支持来改善制造流程并提高产量,同时帮助他们施行六希格玛质量控制体系。假如一个供应商的学习曲线过于陡峭,“我们必须提供更多的管理支持,” 摩托罗拉公司天津工厂综合供应链主管M.S. Gay说,这家位于天津的工厂是摩托罗拉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摩托罗拉公司的采购团队和供应商的高管人员一起工作。公司新闻发言人陈磊(音)表示,摩托罗拉对全球供应商都会采取类似的措施,只是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更加紧密而已。
  Hegedus表示,除了产品质量之外,事实上对所有和Elcoteq有业务往来的中国供应商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改善物流。“他们按时交货的可靠性高不高?当你的需求改变时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弹性适应这种改变?” Elcoteq通常帮助其中国供应商建立卖主管理库存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供应商有责任保证元器件的充足供应以随时满足Elcoteq公司生产线的需求。Elcoteq公司甚至帮助供应商安排付运计划。然而,他感叹到,因为有些中国供应商并不习惯一些先进的商业理念,“有时生产线还会受到影响,原因在于某家中国供应商的元器件可能不能够及时到位。”他表示,中国供应商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比成熟的国际供应商要更高一些。基于这种情况,除非一家供应商有足够好的供货记录,他从来不通过单一供应商进行采购。
  当然,以上问题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增加。Jabil公司主管全球供应链的副总裁Mike Ward表示,八年来,Jabil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公司在中国的架构,公司聘请本土质量工程师和供应链管理人员,以便“更容易地和中国的核心供应链沟通”。
  代价昂贵的错误
  Nordstrom承认,即使一家公司尽最大的努力,也几乎不可能完全避免出现问题。他说:“虽然与我们合作的公司较其他公司做的更好一些,但是我们依然犯了一些错误。”大多数公司不愿意公开他们所犯错误的细节,但是Hegedus承认,Elcoteq公司曾经因为一家塑料元器件供应商“完全不能按时交货”而焦头烂额,供应商的问题导致一款特殊产品的面市推迟。Hegedus表示,自那以后,Elcoteq再没有和这家公司进行业务往来,不过他听说一些小道消息:这家公司已经解决了及时交货问题并且和新的客户合作愉快。
  富有进取心的中国公司迫切希望提升自己,因为他们认识到这种提升会在未来受益良多。取得向国际电子公司供货的资格开启了公司快速增长之门,并且促成了公司从仅仅供应本土市场向同时进军潜在的国际市场的转变。深圳晶峰公司就是一个典型,通过取得向夏普公司供货的资格,公司和其他日本客户建立了联系。高经理表示,公司正在试图和主流的EMS公司建立业务往来。中国供应商同时也在迅速地扩展他们的供货范围。“每个月,我们的供应商好像都会进入新的元器件业务领域,” Hegedus说,“一旦他们控制了连接器市场,他们就会依次进入电池和电缆设备市场。”
  中国本土公司还面临着很多挑战,竞争日益激烈。不仅仅中国本土公司投资开设新的工厂,那些成熟的国际元器件供应商也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以利用中国较低的劳动力和工程师成本。索尼爱立信公司的Schmidt认为,中国电子制造业不久或许将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Jabil公司的Ward也表示,全球性OEMs和EMS公司正在放眼中国之外的地区,例如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亚太资源集团主席Nordstrom认为,任何向中国供应商的进一步转移可能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提醒到,目前中国本土供应商大概占亚太资源集团在中国的400家授权供应商的30%。Nordstrom并不认为这一比例会有所改变,因为“尽管中国公司正变得更加优秀,然而国际公司也正做得更好。”
  艰难的提升
  中国本土公司在进一步提升技术和附加值曲线时正面临着一个尤其艰难的时期。William Wang表示,本土公司正在向更复杂的技术转移,包括更为复杂的接线电缆和电子滤波器。不过他补充说,公司在向中国本土供应商采购“高科技或者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或许依然存在问题”。Schmidt对此表示同意,他的公司已经开始从中国供应商那里采购印刷电路板,下一步将采购电阻器和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不过,接下来的技术将变得更为复杂,”他说。Schmidt建议以当今的手机为例:“彩屏?非常难的技术;照相功能?另一个需要在技术上大量投资的功能;存储器和芯片?这些高端技术的开发需要相当大的投入,供应商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做出改进以胜任制造任务。”在这些之上,Schmidt补充说:“供应商需要大量投资来跟上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速度。”诚然,中国的大学正在培养数量巨大的工程师,但是这些工程师更愿意为外资相关研究中心服务而不是为本土公司服务。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大批中国公司正在证明他们可以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竞争。深圳晶峰公司高经理说“我们相信,如今公司的技术水平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公司的技术水平相当。”她表示,公司的下一个目标是赶超日本供应商。一个花费两年时间争取到第一家国际大客户的公司不应该被视为失败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