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革物流标准化滞后的命

2006-8-24 15:1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谁来革物流标准化滞后的命
  物流标准化滞后一直是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是否会将此局面从此终结?
  中国要尽快建立现代化物流标准体系,是众多专家、政府官员以及业内人士呼吁已久的事情,正如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指出的,物流标准化滞后、物流人才缺乏、部门地区条块分割管理是制约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三大瓶颈。其中,物流标准化滞后又首当其冲。因此,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显然将有助于改变物流业发展中的这种弊端。
  标准不统一制约物流发展
  尽管我国“物流热”还在升温,但是作为一个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其弊端却从来是如影随形。物流标准不统一,显然就是“物流热”下的隐忧之一。一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物流企业2000多家,然而企业物流非标准化装备、非标准化设施和非标准化行为却相当普遍。其中又仅有2.6%的物流企业与贸易伙伴之间保持了一致的信息标准。
      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王耀球用一个“散”字概括了我国物流业内这种标准不统一的状况。王耀球认为,这种“散”又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物流企业的主管部门相互割裂,铁路运输由铁道部管,公路运输由交通部管,航空运输由民航局管,这是行政管理分散;二是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作业环节不能构成一个有序的连续动作,这是物流资源在操作环节上的分散;三是铁路的车站、公路的货场与各企业的仓库还有一段距离,完成一次物流要经过多次中转,这是地域上的分散。王耀球指出,散必然带来乱和低效率。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要统一标准。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指出,中国物流作业环节使用的设备,以及包装、运输和装卸等流通环节,都缺少必要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导致物流效率普遍不高。中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七千万个,但规格、标准不统一,难以与国际规格接轨,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降低了企业国际竞争力。另外,中国物流企业大多还没有物流信息系统,不同物流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落后,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标准化程度的差距很大,劣势更为明显。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工交司副司长陈文玲指出,从公路运输到铁路运输的转换,从铁路运输到航空运输的转换,从航空运输到海洋运输的转换,致使它们的标准化也要转换。美国的运输部的主要职责就是整合各种运输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每个商品都要实现标准化,即运输的标准化、车厢的标准化、车胎(牌)的标准化。只有实施标准化,才能达到物流的现代化。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都实行“一单到底”。就是客户购物只需要一个订货单,所有的运输方式不管是跨国的还是跨省的、跨城市的,都可以靠相互之间的转换来达到最终的目的。
      而中国缺乏标准化的典型的例子却包括: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这些已经影响到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水平。相关专家指出:作为一种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物流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
      联合国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我国的物流过程所占的时间差不多是物流和生产全过程的90%左右。我们做过关于中国物流的调查,有专家分析:我国每年在物流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大约是3000亿元人民币,所以可以看出,由于物流过程时间过长、装载次数过多,造成很多浪费,包括资本、场地、车辆的浪费,导致整个资源的浪费。
      目前中国物流业活动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物流企业准入没有标准,物流市场如何规范没有标准,物流立法更是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导致物流成本的上升和服务质量的降低,影响到与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的接轨,而且还会严重阻碍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此外,专家提醒,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整个的贸易规则、贸易方式、制度、办事程序要与国际接轨,而且这也使我国的物流企业现在面对的是国际化的竞争。因此,在研究标准化时、在研究制定政策时必需要与国际化紧密相联,按国际化的标准化来设计。
      因此,专家、政府与业内人士一直认为,建立中国物流标准迫在眉睫。去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推出了物流术语标准,其他标准如物流统计标准、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工具的标准等也应尽快建立起来。他们呼吁,要尽快设立一个全国性的物流标准化委员会,充分发挥物流社团组织的作用,从而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物流标准体系。
  成立标准委员会历经波折
  据称,中国物流业规格、标准不统一的原因是,有关物流的标准涉及到很多部门,各部门大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各自的物流标准,阻碍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的形成。
      正如李忠海曾经多次在相关会议上谈到的,要成立全国性的物流标准化委员会的计划,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物流归属的多头化,这件事情做起来似乎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
      据悉,我国目前的物流管理体制是分割的,物流的政府管理职能是分散的,交通、铁道、民航等部门都可以管物流,也都在搞物流规划和建设,这些规划缺乏统筹和整体协调。这些不协调、不统一的规划,不仅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而且还导致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造成巨大的浪费。同时,也阻碍了成立全国性的物流标准化委员会的计划。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经过几年的斡旋、协调,一直到近日,才得以“国标委计划[2003]60号”文,向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发出《关于批准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通知》的急件。通知中说,根据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需要,经与有关部门协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决定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国内编号为SAC/TC 269。
      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协调、沟通,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王忠敏出任主任委员。据悉,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属200多个委员会中,由主任、副主任出任主任委员的只有4个,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是其中之一。
      种种的波折,更让人觉得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的由来不易。正如李忠海在当日的成立大会上说到的,实行物流标准化运作,获得最佳流通秩序和社会效益,是我国发展物流产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一个新的开始,希望不同部门、行业发挥各自的技术专长,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技术委员会怎样统一标准
  据悉,针对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在工作中发挥组织、协调、归口管理的作用,组织制定全国物流标准体系表和具体实施规划,建立物流标准化工作交流机制,组织有关行业研究、解决物流标准化重大问题和急需项目。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39名委员组成,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秘书处挂靠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具体负责物流基础、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物流服务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委员单位包括有关的科研机构、专业技术标委会、行业协会、物流企业,涵盖交通、铁路、民航、机械、贸易、邮政、出版、粮食、医药、信息产业、军事后勤等多个行业。针对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在工作中,发挥组织、协调、归口管理的作用,组织制定全国物流标准体系表和具体实施规划,建立物流标准化工作交流机制,组织有关行业研究解决物流标准化重大问题和急需项目。为了实现工作目标,全国物流标委会将设立若干分技术委员会,充分发挥行业机构、物流企业的作用,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与其他行业技术机构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开创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