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建材物流浅析

2006-8-24 15:1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现代建材物流浅析
    ◎   高丽英 张亦兵
    人类赖以生存的总环境中,所有构筑物或建筑物所用材料及制品统称为建筑材料,它是一切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依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物流的定义,将建材物流定义为:建材物流是指包含建材的废弃与还原,联接建材供应商(供给主体)与建筑工程(需要主体),克服时间与空间距离,并且创造一部分形质效果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包括:采购、运输、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
    一、中国现代建材物流基本情况
    当前国内建筑业正处于快速繁荣期,奥运工程项目的全面建设和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巨额增长,势必会带动一个新型的行业——建材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建材、家装物流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建材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一般包括钢材、水泥、木料、砖瓦沙石等,具有体积笨、质量大、占地广等特点,有些建材还具有保持期短、易破损等特点,有些建材需要大型物流设施、设备完成装卸搬运,有些建材需要较大的空间和特殊的环境完成保管和仓储,这无疑对建材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建筑工程具有个异性、时间性和一次性的特点,产品的形成属单件生产方式,因此建材物流有其自身特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供应物流占主导、物流流程长、结点多、物流量的不稳定性、物流服务场所的变动性、物流服务方式的灵活性等。
    建筑业投资巨大,通常是数亿元以上或者百亿以上,一般认为,工程建设项目中材料成本占工程项目造价的60%-70%,而物流费用占材料成本的17%左右,也就是说,物流费用约占工程项目造价的11%左右。可见,物流费用在建筑业的造价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而且物流效率的高低还会影响建材占用资金的数量和施工效率,建材物流已然成为建筑业的第三利润源。当前学术界对建材物流的关注程度不高、研究成果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国内建材物流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中国现代建材物流的主要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建筑业的兴旺,当前国内建材物流也日渐繁荣和规范,已初步形成多种模式共存发展的格局,主要有以下5种模式:1.连锁超市型;2.市场联盟型;3.品牌专卖店型;4.综合批发市场型;5.物流园区(基地)型。
    (一)连锁超市型(Chain supermarket model)
    建材连锁超市模式由美国家得宝(Home Depot)于1978年首创,由于鲜明的特点和倡导的消费文化吻合现代消费趋势而成了欧美市场的主流。目前,家得宝的年销售额已达700亿美元,是世界企业前30强之一。中国建材超市第一CEO王月曾说过:建材超市就是在仓库里卖建材,价格是清仓销售的价格。建材连锁超市具备货真价实、购物环境好、退换货方便等优势,一般品牌都以能够进入建材超市为荣。建材连锁超市对商品的品质和物流服务要求都很高,北京首家建材超市为来自黑龙江的东方家园,第二家为来自上海好美家,第三家为来自天津的家世界;世男500强之一、欧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建材连锁超市-英国的百安居,以及德国最大、世界第四的建材连锁超市经营商-德国的欧倍德都已进军北京。
    建材连锁超市一般提供免费班车、集中配送物流服务,并且有知名装修公司与超市共同为顾客提供从设计到采购、配送、装修一条龙服务,无阻碍购物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二)市场联盟型(Market alliance model)
    国内最早走上市场联盟之路的是青岛国际建材物流与采购联盟。该联盟2002年成立,是集建材生产商、销售商、房地产开发商和建材大市场组成的建材联合采购营销网络。主要是采取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两相结合,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三位一体,国际供应网络和国内营销网络双向互动,实现集中采购、直销产品、便利客户的卓越价值的先进模式。李庆云(中国建材协会副理事)曾说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中国建材市场的趋势,联盟这一形式将成为中国建材经营领域具有指导意义的模式。
    2003年,来自北京、上海及天津等13个省市的大型建材市场巨头,在天津环渤海建材市场联合签署了《中国建材市场联盟天津协议》,中国建材市场联盟正式成立。各地建材市场通过联盟,建立营销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借助于更加齐全的货品和更加快捷的物流,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大联盟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建材物流业的主导地位,为国内外建材制造商提供货畅其流的营销网络;走联合之路,利用建材大市场丰富的市场资源进行横向联合,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建材物流网络。
    (三)品牌专卖店型(Trademark specialized store model)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品牌建材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热切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盛华仁曾说过:“在当今市场竞争中,品牌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素质、信誉和形象,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一个国家的形象,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的实践证明,创立和发展品牌,是企业长久不衰和保持旺盛市场生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建材品牌专卖店已成为建材市场的亮点,成为建材物流的重要模式。
    品牌专卖店一般只经营一类具有精妙的设计、精致的工艺的高端建材,品牌专卖店丰富了国内家居建材市场的业态,满足了消费者对优雅、纯正、时尚名品的追求。纵观国内品牌建材市场,在都市人追求生活质量和注重豪华风格的推动下,品牌专卖店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应该加大建设品牌专卖店的力度,大面积铺设品牌营销和物流服务网络。
    (四)综合批发市场型(Integra-
    tive wholesale market model)
    目前,国内投资超亿元的建材城有60多个,还有数千个规模不同的建材市场。建材综合批发市场一般占地面积广,投资大,具有一定的规模,位于城乡结合部、交通要道边,建材种类集中齐全,价格低廉,主要以批发为主。较有代表性的是天津环渤海建材中心批发市场,以其批发、零售、推广、设计、施工于一体的经营特色,获得了英、美两国的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成为面向全国、辐射华北的国家一流建材大市场,目前已形成覆盖天津各地区市场网络及终端市场的物流配送基地,建立起了规范的建材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一般的摊位式批发市场规模较小,物流活动零散,供货商自己或雇用临时人员开展物流活动,市场没有配套的仓储、装卸、运输等设施设备。市场中购物环境较差,零星的送货车辆与人流混杂,物流费用高,物流速度慢,物流质量难以保证。建材综合批发市场正在积极通过资源整合、增值服务等方式,逐渐向现代物流过渡。
    (五)物流园区(基地)型(Log-
    istics landscape(base)model)
    近年来,物流业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各级政府的重点扶持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建材物流园区(基地)以一种崭新的模式进入建材物流领地,并将成为引领建材物流发展的新潮流。国内正在规划建设和已建成的建材物流园区(基地)有十余个。例如:已建成的广东建材物流基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大道东,占地60万平方米,有5000吨级两个泊位货运码头,1800米码头岸线,2条共7.6公里长铁路专用线,与京广、京九铁路相接,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十分优越。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钢材、木材、玻璃等建材商品的进出口集散地和拥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大型物流基地;北新建材集团至2005年底,将在华北区、华东区、华南区和拟建中的西南区共拥有五个超大型的物流产业基地,集采购与供应为一身的全国物流网络已经初步形成;正在建设的厦门建材物流展示中心,投资9亿元,占地600亩,是包括建材展示、加工、仓储、配送等一条龙配套完善的建材园区,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建材物流中心。
    三、中国现代建材物流的发展趋势
    有资料显示,2005年1-10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769亿元,同比增长21.6%,全国累计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5%。数字表明,建材物流需求日渐强大,国内建筑业应该高度重视建材物流的发展,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建材物流的合理优化,为建筑业开辟创造利润的新途径。
    (一)几种建材物流模式共同发展
    上述五种建材物流模式不是一尘不变的,物流业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正在从功能单一的初始阶段向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迈进,势必会带动建材物流向更先进的模式进化,新的模式会产生,旧的模式被淘汰。目前这几种模式呈现相互融合、彼此渗透、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建材物流配送受到高度重视
    建材与其他商品的一个重要不同点是量大、体重、价值低,物流费用在商品成本中占很大比重。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建材物流配送中心、功能完善的大型建材物流园区将成为建材物流发展的主流趋势,不仅可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城市建材流通压力。
    (三)第三方物流成为建材领域的主力军
    目前,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建材领域还不多见。随着建材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建材供应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不得不寻找更多降低成本的途径,而国内建材供应商还不具备自建配送中心来降低成本的条件,选择第三方物流将成为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有资料表明:有物流外包意愿的建材供应商高达90%,第三方物流将成为建材物流的主力军。
    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国内建材物流业应该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特色鲜明的建材综合化发展物流战略,优化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建材物流配送新业态。
    (高丽英 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博士后 
    张亦兵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 

上一篇:高度重视粮食的水路运输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列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