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经营导致浪费 邮储国际金融业务酝酿大变脸

2006-12-31 15:2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由于长期的粗放经营导致资源配置浪费严重,国家邮政储汇局(简称“邮储”)正准备对其国际金融业务进行一次全面的整顿。 
    记者日前了解到,邮储日前已就促进其国际金融业务发展召开内部会议。会议提出,必须用整合的思路发展国际金融业务、营运外汇资金、构建经营管理机构和完成国际金融业务信息化系统的再造。
   “由于各项国际金融业务在客户资源、网络资源、营运资金和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独立封闭运行,因此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很大的浪费,同时也加大了经营管理工作的难度,亟待进行整合。”一位邮储高层在会上指出。
    据了解,自1992年7月邮政部门正式对外开办邮政国际汇兑业务以来,邮政国际金融业务领域不断拓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发展成为邮政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经营方式较为粗放,其中也产生了高达数千万元的汇兑损失。
    邮储内部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升值至2006年10月末,邮储全国国际汇款业务的汇兑损失累计达到2240多万人民币。
    分析人士认为,高额汇兑损失正是此次邮储痛下决心全面整合国际金融业务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对此,邮储提出:将加强资金成本研究和控制,加快美元现钞归行上划,实现人民币资金零成本划拨,同时解决好美元存欠计息的配套政策,不断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有效规避汇兑损失。
    据参会人士透露,此次会议还制定了2007年邮政国际金融专业发展目标:到2007年末,跨境资金结算笔数230万笔,结算金额35亿美元;全国办理外币储蓄的网点达到1300个,一本通账户总数达到2万个,余额达到3000万美元。实现国际金融业务收入2亿人民币。
    上述参会人士同时透露,为了达到预定目标,邮储提出,负债业务将加快外币储蓄业务的推广工作。2007年年内,通过授权方式逐步将外币储蓄业务范围扩大到天津、河北等15个省市,同时逐步开发固定期限和收益的特色储蓄产品,尝试代理销售同业机构的外汇理财产品。
    在资产业务上,邮储拟在继续做好协议存款业务的同时,对已获得资格的外币债券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等业务进行大胆地尝试,逐步优化外币资产结构,拓宽外币资金运用渠道。
    汇率风险倒逼管控能力
    汇改一年多以来,邮储的汇兑损失已经高达好几千万人民币。
    记者日前得到的一组数据显示,自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升值至2006年10月末,邮储全国国际汇款业务的汇兑损失累计达到2240多万元。
    此外,仅是今年1-10月,全国月均应存行上划的美元资金多达4800多万,这些资金长期沉淀在市县局,其间人民币汇率升值2.85%,仅结汇损失一项就高达1000多万人民币。考虑占用的人民币资金成本,实际损失还要更大。
    几千万汇兑损失的背后,是邮储长期以来不可回避的粗放式经营和巨大的资源浪费。
    在近日召开的一次邮政国际金融业务工作会议上,邮储明确提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汇兑损失,同时加快美元现钞归行上划。提出如此明确的要求,在邮储历史上尚属首次。
   “为更加有效地规避汇兑损失的发生,国家局将在继续做好场外结汇交易的基础上,积极做好银行间外汇市场入市交易的制度准备、人员准备和系统准备,争取一旦获得交易资格,尽快入市交易,进一步提高结汇的收益水平。”邮储某高层指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