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已成我国当务之急

2006-12-25 6:2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造成我国运输问题矛盾突出、效率低下、资源分散、成本过高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国运输系统的综合组织或者综合协调能力不够,现代物流的方式应用不好,缺乏现代物流机制,使整个运输过程事实上处于总体上的无序化过程。
   
    解决目前运输体系紧张和提高运输能力,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和长远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
   
    经过连续二十多年的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不仅使我国的进出口货物总量大增,而且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的新一轮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也对基础原材料产生了超过以往的更大需求,这些都对我国的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量均达到世界第一,运输的增长主要是大宗物资,包括煤炭、石油、焦炭、金属、矿石、钢铁和有色金属等,其中单是水泥一项的新增长资源总量就达到52亿吨,而我国货运总量达到了161亿吨,比美国140亿吨的货运总量高出15%,比2003年增长了44.5%。从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来看,近10-20年,这种货运量大幅增长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这个趋势对我国交通运输能力的压力也是不可避免的。完全可以判断,我国目前所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不是暂时的和偶然的现象,这是与我们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国情密切相联的。从这个角度说,解决我国目前运输体系发展问题,提高我国运输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和长远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
   
    造成我国运输紧张的另一问题是我国运输的低附加值和低效率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我国货运总量虽然超过了美国的货运总量,但我国货运量的每一吨价值量平均只有2060元人民币,而美国货运量每一吨平均价值达到6000元人民币,是我们的三倍。另一方面,从运输效率来看,国外发达国家平均物流成本是10%,而我国平均物流成本则要高出一倍,达到20%。造成这种高成本低效率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输资源分散问题,比如据有关部门对我国公路运输方面的调查,平均每个运输公司车辆的占有率只有1.5辆;再有空驶率问题,据调查,美国公路运输车辆的空驶率是20%,而我们的空驶率则达到40%-50%。
   
    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必然客观要求
   
    造成我国运输问题矛盾突出、效率低下、资源分散、成本过高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国运输系统的综合组织或者综合协调能力不够,现代物流的方式应用不好,缺乏现代物流机制,使整个运输过程事实上处于总体上的无序化过程。
   
    按照现代物流理论,一个国家运输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其主要表现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运和内河航运等)各自独立发展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上述这些各自不同的交通运输形式,通过互联互通即联运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阶段,也就是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建立和逐步形成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运输一体化的阶段,即上述各种运输方式的节点统一起来形成大的运输中心,这些运输中心除了节点设施的统一外,运营功能、组织结构、产权也逐步实现了一体化,这个阶段是综合运输体系建立和完善的阶段。第四个阶段则是更高级的阶段,是综合运输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能源利用、环境改善、土地资源利用等实现高度统一、高度协调和一体化发展的阶段。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运输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迄今为止基本上都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步伐,不同交通运输之间的复杂性以及各自独立运输方式之间的不协调性和不经济性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有专家形象地指出,由于我国过去的经济相对落后,对交通运输的能力和效率等要求不高,因此那时我们交通运输方式就像在白纸上画上任何一个交通线,可以与别的交通运输线之间相互不联系也没有干扰,哪种运输方式发展对全社会都有贡献。但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对运输方式和运输能力要求越来越多,就像这张白纸上画的线越来越多,这时交通线的交叉、重叠、干扰就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了,于是各种运输方式在节点上和线路上的匹配、综合、协调、统筹就是必须要考虑的了,显然这个阶段就已经超过了各种运输方式独立发展的阶段,这时综合交通发展的问题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因此,综合交通发展不是一个口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客观需求。
   
    建立综合运输体系不仅是由于运输能力紧张所提出的要求,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达到现代化所提出的一个根本要求。美国的综合运输体系程度很高,不但政府对综合运输体系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而且运输企业的一体化组织水平也很高,再有就是信息化水平相当高。各种交通运输要组织起来进行联运,进行统筹协调和综合运用,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没有这个信息平台是根本不可能的。美国的GPS发展得很到位,保证了它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而我们则还存在根本的差距。另外要建立整个城市的物流配送体系等,这也并不是交通运输本身能做到的。例如在美国,许多货品运输的包装工作,都是在物流环节完成的,而在我们国家都还是在生产环节完成,因为我们现有的交通运输方式很难适应这种现代物流的要求。但是从用户角度讲,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流通方式,对配送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需求。这种现代物流方式所提出的问题,只能在建立综合运输体系中加以解决。
   
    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必然要求国家管理体制进行深刻的改革
   
    在不同运输化阶段里面,对政府的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政府制订的政策法规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我们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初级运输发展阶段,因此管理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分部门运输管理方式就可以适应。但是到了经济运行的复杂阶段,到了运输方式需要综合性和一体化的阶段,还是沿用过去那种体制,这就明显不适应了。严格说,我们国家目前的运输管理方式、运输政策和运输机制都还是部门所有制,国家没有统一的政策法规,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划,没有统筹的考虑和安排,而且没有形成成文的、权威性的或者通过立法的政策。
   
    还有就是管理体制的问题。我们国家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政治体制的改革还十分滞后,主要表现在政府转型还十分缓慢。我们现在的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部门所有制,现在的国务院有四十多个部委,每个部委的设立基本都是资源控制和资源分配型的,每一个部门都占有一块国家资源,每个部门都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部门利益,这是很不正常的,这种现象给我们国家政府转型和体制改革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交通运输系统也是如此,交通部管的是公路运输、内河航运和海运,民航总局管的是航空运输,铁道部则管着铁路运输,各个交通管理部门职能分离,互不协调,每个部门都主要给自己所管的行业争资源、争资金、制订符合本部门利益的政策,因而从全局来看,出现了很多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很多互相不协调的矛盾,很多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很多低效率低水平的恶性竞争,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和经济运转的扭曲。
   
    中国应当立即成立综合运输管理部门,这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基本都取消了交通运输方面的行业部门管理体制。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成立综合运输部,德国是建设与交通部,英国是环境与交通运输部,澳大利亚是运输与地区服务部,日本是运输省,韩国是建设交通部。这些国家之所以取消单独设立的运输主管部门,全部予以合并,就是要适应交通运输业走向综合化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管制体制肯定要综合化,如果还沿用每个独立交通管理部门管理某一种运输方式的旧体制的话,肯定没有办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因此我们强烈呼吁,中国应当立即成立综合运输管理部门,这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当然,成立什么样的综合运输管理部门,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专家认为首先应当成立国家综合运输委员会或国务院综合运输领导小组,先通过这样一种协调机构把目前各自独立的交通管理部门的业务协调和统筹起来,然后逐步向统一的管理体制过渡。也有专家主张,一步到位地成立国家运输部,这样虽然改革的力度和难度大一些,但是可以很快适应目前急剧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因为逐步过渡可能又会产生出新的问题和矛盾,而且现行的部门管理体制也很难打破。我认为上述各种形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但是无论以什么形式,都应当尽快改变目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尽快建立统一指挥、综合协调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从国家层面尽快制订统一的交通运输规划和政策,这才是符合我国21世纪国家根本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作者:系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