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快递市场究竟有没有对外开放?

2006-12-25 6:1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这几天的国内快递市场上有点乱。前脚,5月10日,世界著名的快递和物流公司DHL宣布从即日起正式推出中国国内快递业务,并号称其是首家“洋快递”获批国内业务;后脚,国家邮政局就出面表示,目前为止还未批准过一家外资或合资企业从事国内快递业务。
   
    有媒体报道,据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企业在国内从事快递业务必须经过国家邮政局的批准,至今,他们既没有批准DHL,也没有批准其它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快递领域。按照相关规定,我国国内快递市场对外资独资企业放开的时间为2005年,对中外合资企业却没有明文规定,业内人士分析,DHL正是看到了这个政策空档。
   
    不管怎么说,DHL显然有些急不可耐。其原因在于,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和采购中心,许多跨国公司都已经或计划将制造、采购中心转移到中国,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开始面向全球进行生产和经营,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日益突显。物流支持能力已成为中国保持长久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香港贸易发展局近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内地制造业目前在物流服务,包括存货及运输方面的支出金额,约为一年2700亿美元。有专家预测,2年后中国快递业务将以十至十几倍的速度增长,中国快递市场是一块潜力巨大且还没被做大的“蛋糕”。
   
    面对这一利润丰厚的市场,国际物流业巨头们当然不能坐视。在1986年,DHL就与中外运集团建立了合资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外快递公司,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目前在中国的国际快递市场占有近40%的市场份额,服务范围覆盖中国的318个城市。
   
    正因为此,对于此次宣布正式获准进入中国国内快递市场,DHL母公司德国邮政全球网络主席崇文礼有些得意:“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推出是DHL中国业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不管有没有最终获批,中国快递市场的竞争却还是进入了白热化。去年11月12日,全球最大的快递运输公司联邦快递在广州宣布,与柯达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柯达在中国数千个网点,加快抢食中国快递市场的步伐。而更多的快递巨头正在蜂拥而入。
   
    但国内快递物流行业的问题也十分严重。有数据表明,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在中国国际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由最高峰时的近97%,跌到目前的40%左右。外资公司的国际速递价格普遍低于EMS的10%~15%。由于高科技的跟踪系统相对落后,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客户逐渐缩减,这种不良循环直接导致EMS国际业务业绩的持续下降。国际业务的下降,正在于外资公司已经展开的竞争,而一旦国内业务全面放开,中国邮政特快专递的市场份额将更难以保证。
   
    令人更为担心的应对之道是,目前国内许多邮政部门仍然过多地依赖行政壁垒,今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浙江邮政管理办法,明确赋予了邮政行政执法主体地位,省、市、县(市)邮政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邮政专营义务管理工作。而浙江并不是惟一一个实施《省邮政专营管理办法》的省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已有近10个省份出台类似条例。在经营部门拥有行业管理权力这种背景下,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往往对消费者成为一种奢侈品,而为此付出代价的,先是消费者,最终也许正是这个部门本身。
   
    从这个角度讲,在国内快递业务2005年全面放开的有限政策保障空间里,假如现在中国邮政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服务水平及质量,即将到来的2005年,他们也许会备感艰难。
   
    文章出处: 工人日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