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思考

2006-12-25 5:5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kk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要有新的思路。创建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天津滨海新区具备创建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条件。首先,是京津冀的依托。2005年,两市一省GDP达2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900亿美元,北京90%以上的海运出口货物经天津港。其次,内陆腹地广阔。天津港腹地包括“三北”地区的11个省区市,占全国GDP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1%和21.5%。再次,国际区位优势。天津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距中亚、西亚陆地距离最短。最重要的一点,是天津港的核心战略资源。2005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十一五”期间,天津港要达到30万吨级,进入世界一流大港的行列。良好的区位优势如何转化为服务优势、综合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天津保税区棉花市场的运行模式,实际上是国际棉花交易模式的创新。正是通过建立国际棉花市场,吸引国际棉商,才使天津虽不是棉花产区,棉花消费量也不大,却正在成为国际棉花的一个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首先应该成为国际和国内贸易中心,成为有效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重要载体。天津要加强与北京、河北和环渤海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沟通华北地区与西北、东北地区的经济交流,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好务。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增强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国务院把天津滨海新区定位于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增强物流综合服务功能。一是依托港区,构建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服务体系。天津港除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提高装卸作业能力以外,要加快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和海铁换装集装箱物流中心建设。要加快天津国际机场建设,发展海、陆、空、铁多式联运。要充分利用枢纽港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开展加工、包装、分拣、配送、信息等物流服务。把“港到港、站到站”的枢纽优势转化为“门对门、点对点”的物流优势。以成本低、效率高、服务好的综合物流优势,增强吸引力,扩大服务面。二是整合资源,加快通道和线路建设。要注重港区和高速公路连接线、铁路专用线建设,形成港城分离的立体交通体系,实现港区与周边运输网络的快速衔接。在尽快改善港口周边交通环境,完善滨海新区自身交通网络的同时,加快与主要腹地直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要积极推进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三线建设,打通天津港直通西部的铁路大通道,扩大天津与西部能源基地的铁路通过能力,完善以天津港为核心的物流网络。三是完善口岸服务环境,扩大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国际影响力。2004年12月31日,国家批准天津市区港联动、建设保税物流园区试点;今年,国务院又赋予天津设立东疆保税港区的政策。要对滨海新区各类特殊监管场所进行功能整合,进一步扩展和提升天津港和保税区的功能优势。要认真落实大通关制度,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为企业提供“一卡通”、“一站式”服务。积极开展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改进海关物流监管模式,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要积极创造条件,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推动建设自由贸易港区,以良好的口岸物流服务环境,扩大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在东北亚以至于全球的影响力。目前,天津市物流及相关企业总数已达2万多家,在天津保税区落户的物流企业超过500家,其中跨国物流企业50多家。物流枢纽城市,应该是物流企业特别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的聚集区。但总体来看,天津市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不多。国际大型物流企业把天津作为总部基地的比较少,个别本土物流企业还把总部外迁。因此,要积极创造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创业环境,鼓励现有国有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向现代物流转型,鼓励大型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培育自主物流服务品牌。要进一步开放物流市场,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集团落户,争取让他们设立总部或区域运营中心,不断提升天津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要统筹考虑航运中心是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物流中心是航运中心的功能延伸。“两个中心”可以集成整合,统筹考虑,一体化运作。一是建立统一的领导协调机制。尽管国务院文件对滨海新区的定位是“两个中心”,但这“两个中心”关联度高、功能重叠、目标一致,应该统一领导、统筹规划、一体化建设。建议天津市由分管领导牵头,建立统一的“两个中心”领导协调机制,负责物流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统筹考虑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物流实际运作中市内各行业间和相邻省份间的政策与关系协调,实现“两个中心”一体化运作,联动发展。二是促进公共信息平台体系建设。政府要从加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在现有物流信息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更多的、与大通关密切相关的管理部门、口岸物流单位在电子口岸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构筑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统一信息平台,促进社会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完善综合服务体系。要有银行、证券、保险、财务、资产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等良好的商务环境;要有贸易服务、市场运营、展览展销、信息集散、社会监督和人才交流等综合功能。有了这些全方位和一体化的功能性服务,才能形成良好的商业环境,促进港航、仓储和物流产业联动发展。 动脉 jug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