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教育的探讨与实践

2006-12-25 5:3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和管理操作型的人才为目标,那么高职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以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寻求为出发点,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分析原理来确定目标。
   
    物流作为一门系统科学,并贯穿于生产、销售和流通等社会经济领域中,可以说物流已成为现代社会覆盖范围最广的产业之一,所以社会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较广泛的。目前,我院在物流专业建设的调研中,我们将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归纳为四类:一是企业物流人才;二是物流企业人才;三是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四是物流研究人才。这四类物流人才中,企业物流人才需求量最大,也最迫切,其次是物流企业管理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研究人才也急需,但需求量不大,是少而精的需求。
   
    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有物流管理人才,也有物流工程人才。企业物流人才具体可以分为各类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具体岗位是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包括运输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包装、装卸、分拣整理、报关/报检、配送、客户关系管理、跟踪等岗位。
   
    物流企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第三方物流营销人才,能够运用物流知识进行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营销。另外也有一些物流各功能岗位的人才需求。至于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和物流研究人才的需求,主要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具有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并且知识面较宽的复合型人才。
   
    从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作为高职院校开展物流教育,在物流专业设置上,应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定向型,即体现为管理第一线服务的特征,以培养实践型、技术应用型、岗位操作型人才为目标,所以,高职院校物流教育应以培养企业物流人才和初、中级物流企业人才为教育目标,开设的方向有:
   
    1.生产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方向;
   
    2.商贸企业仓储配送物流管理方向;
   
    3.专业物流企业营销管理方向。
   
    至于,物流研究人才和高级物流规划人才应作为研究生层次和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高职院校物流教育的教学体系
   
    在确定了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后,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一整套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教育教学体系。为了培养物流管理一线、实践型、岗位操作型人才,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强化实际操作与技能。在教学内容上选出针对培养目标的实用性理论知识,增加实际岗位训练和实务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利用实际岗位训练、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确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1.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
   
    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教学内容要突出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物流机械操作能力和物流业务管理能力为核心去优化课程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应根据与自身相适应的能力来选择课程,如物流企业营销管理方向应开设《第三方物流企业营销》等体现该方向职业特征的课程。
   
    另外,考虑到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衔接和沟通(“即双证沟通”)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结合“双证沟通”的要求,设置的课程要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以学分作为“双证沟通”的纽带,把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技能融入物流专业的教学大纲中。
   
    高职物流专业的教材是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进行物流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贯彻“双证沟通”的精神,突出物流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除必要文字教材以外,还应有实物教材、电子网络教材等。高职物流专业的教材要紧跟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各门教材内容要统筹安排,综合平衡,避免内容重叠。
   
    2.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应形成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真正能培养出具备一定操作、实践型的实用人才,保证达到培养目标,实现专业主干课程的消化,将课堂知识实践化,同时完成毕业论文,为就业打下基础,可以建立运输企业、仓储配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顶岗实践;而在校内建立物流专业技能训练中心,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系统仿真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训练,以提高专业技能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
   
    另外,聘请高等院校和著名企业的物流专业的专家和代表定期地为学生开展专业知识和行业动态方面的讲座,使学生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3.“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作业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开展物流教育,办好物流专业的关键。高职院校在招聘物流专业教师时,应要求至少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具备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同时具有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素质”的教师。
   
    “双师型”师资的另一个培养途径是让物流理论知识体系较高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以掌握本专业一些应用技能,完善实践知识。
   
    高职物流教育的教学,还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应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物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