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荷物流发展概况及对我们的启示

2006-12-25 5:1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代表团赴欧洲物流考察报告
   
    为了加强对欧盟国家物流协会和物流发展现状的考察与研究,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的赴欧洲物流代表团一行17人,于2003年12月12日至26日,先后考察了德国物流协会、不莱梅物流中心,荷兰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行和法国物流协会。通过考察与交流,我们对德国、法国、荷兰等欧盟国家的物流运作特点有了一定了解,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一)德国物流协会的职能与作用
    德国物流协会是德国最大的物流专业协会(BVL)之一,建立于1978年,是一个跨行业的协会。现有6000个会员中,既有大公司会员,也有小公司会员,还有个人会员。其中,各行业、科研院所和工商咨询等机构的会员有2000个,个人会员有4000个。会员来源与分布情况是:来自工业的占19%,第三产业的占28%,电脑行业的占9%,银行的占7%,各种协会占3%,出版行业的占15%,大型咨询公司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占9%,其他行业的占10%。德国物流协会的工作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开展物流研究,指导行业发展。研究方向既有特殊项目的开发,也有新的物资交流形式、物资集中采购与统一供应、物流在软件方面的应用研究,还有许多合作性的研究。既与院校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究,也与企业进行合作研究,而更多的是与企业的合作。还有与国外协会进行的合作研究。目前,他们正在与柏林技术大学物流系合作进行欧洲与亚洲物流发展前景的战略研究。
    二是每年要举行一些大型活动。如每年在柏林举办物流运输大会,每次3天,有2300多人参加。
    三是每年要分区举办碰头会。他们把全德划分为25个工作区,每年举办4-6次碰头会,由协会组织,所有会员都可以参加,不是会员的单位也可以参加,主要是进行互相交流,介绍新的项目,宣传推广。
    四是每年编辑出版10期杂志,不断地发布信息,并邮寄给各会员单位,为各会员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五是每年组织一次会员评比活动,并进行实地考察。
    职业培训是德国物流协会的一项重点工作。1994年协会成立了物流研究会,专门主管物流人员的培训工作。主要进行职业培训和新技术培训,宗旨是以实践为主,注重应用和实际操作。物流人员资格证书在欧洲是统一的。授课的老师来源于企业,参加培训的人员既可以是会员,也可以是会员以外的人员。其物流人员的培训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培训,是中、高级人员的培训。中级人员的培训时间一般为11个月,每个月有一周的理论培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时间为二年,要求大学毕业,且有五年以上管理岗位的工作经历。培训两年后要能达到物流MBA的水平。第二种培训,是总经理助理的培训,时间一般为2-3周。第三种培训,是管理层人员的专业性培训,时间一般为1周。第四种培训,是1日至3日的短期培训。第五种培训,是1日的专项培训。
    德国物流协会不断扩大规模、形成网络,引导、研究和发展物流事业。协会还协助政府做好物流规划、制定政策、规范秩序、协调管理、职业教育等,以指导行业的发展,在德国物流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他们又成立了德国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经济实体,主要负责物流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咨询服务方面的工作。
    (二)不莱梅物流中心的有关情况
    不莱梅是由不莱梅州和不莱梅港两个城市组成,面积404平方公里,人口约68万,是德国最小的一个州。不莱梅是一个港口型城市,货运中心占地在100万平方米以上。特点是内外贸并重,如今已经从传统的散货中转、储运发展成为集装箱运输为主的,集物流、转运、仓储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港运业是不莱梅传统的经济部门,不莱梅两个港口的吞吐能力居欧洲第四、德国第二位。该州有近1/3的就业人口与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不莱梅物流中心的原址是一片盐碱地,1985年开始建设。不莱梅州政府从当地农牧民手中以每平方米6~8马克的价格征用土地200公顷,通过直接投资和土地置换的方式对物流中心投资。进入物流中心的企业承担地面以上的建筑、设施的建设。不莱梅物流中心除政府设立海关负责进出口货物验关外,不在物流中心设立其它管理机构,企业自主经营,照章纳税,政府亦不再从中心成员那里征收除法定税费以外的任何税费。中心兴建有综合服务中心、维修保养厂、加油站、清洗站、餐厅等。另外还开办有物流专业技能培训中心等实体,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服务。良好的设施,优质的服务,使中心不仅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而且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物流中心已吸纳了115家公司,员工4000余人。
    不莱梅物流中心是为了提高货物运输的经济性与合理性,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要目的。中心建设遵循以下原则:即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扶持建设、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
    ——州政府扶持建设。由州政府提供建设所需要的土地、公路、铁路、通讯等交通设施,把物流中心场地出租给物流企业,与其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出资,由企业自己选举产生咨询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代表企业与政府打交道,与其他物流中心加强联系,但不具有行政职能;同时还负责兴建综合服务中心、维修保养厂、加油站、清洗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成员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维修等服务。
    ——企业自主经营。凡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的库房、堆场、车间,配备相关的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
    不莱梅物流中心自身的经营管理机构采取股份制形式,州政府出资25%,中心115户经营企业出资75%,由经营的企业选举产生咨询管理委员会,推举经理负责中心的管理活动,实际上采取了一种企业“自治”的方式。
    (三)对德国物流发展特点的认识
    通过对德国物流现状与发展的考察,我们深感德国的物流企业在起步阶段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投入,使德国的物流企业发展迅速、规范,在德国整个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物流标准化程度比较高。托盘标准化、集装箱标准化、运输工具标准化、条形码普及使用等手段,对德国生产和流通都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在德国考察访问期间,随时都可以看到,在德国高速公路上运输的货箱外部尺寸都是相同的。在KAUFHOF物流仓储中心内,每一件商品都有条形码。员工统计和机械手取货物都是根据条形码来确定。在一些货物存取岗位的安排方面也很人性化。比如日用百货的存取岗位较多安排女工,就是利用她们熟悉日常生活用品,比较细心的特点来保证货物的存取准确,以提高工作效率。
    2.交通网络高度发达。德国领土面积不大,高速公路非常发达,拥有全世界第四长的高速公路网。全德国跨地区的交通公路网全长22.7万公里,其中,德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1万公里。目前,德国5万人以上的城市及5万人以下城市的89%开通了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且没有收费站。同时高速铁路闻名世界,德国联邦铁路(DB)和国家铁路(DR)总长约4.3万公里。KAUFHOF物流仓储中心在建仓库的时候,就遵循了靠近高速公路的原则,一般在5分钟左右即可上高速。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德国发达的物流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物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比较快。在德国,物流业已基本实现信息化、自动化。计算机已广泛普及使用,大的企业集团都是通过信息网络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全欧洲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置于同一个信息平台上,相互间的信息交流非常方便,确保了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传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据德国KAUFHOF物流仓储中心仓库负责人费哈根先生介绍,该公司于1879年成立,是麦德龙最大的股东,在149个国家有经销店,年销售额达230亿欧元。在德国80个城市有超市,营业面积140万平方米。连锁经营商店每天有200万人购物,公司职工2.2万人。为了保证每天庞大的供货交易,仓储中心建有备用的计算机系统和电力供应系统,以确保发生意外时通信不中断。同时通过卫星定位系统,仓储中心可以掌握每辆车、船等运输工具的具体位置,从而进行有效管理。
    4.物流科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用性。德国国立富朗霍夫(FRAUNHOFER)物流研究院是一个专门从事现代物流研究的科研机构。该院成立于1981年,由德国物流协会与德国外贸交通学院共同发起,是非营利性的物流培训和再教育机构,专门从事物流管理咨询、物流系统规划、供应链设计与优化、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等。在德国有56个分院,拥有科学家160名,学生1.1万人。在汽车、医药、日用品、电子等行业完成了大量咨询项目,年收入9亿欧元。学院的教学理念是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物流研究院不仅研究具有超前性的物流方式,而且紧紧围绕物流企业的实际,加强应用型物流技术的研究。
    据研究院胡里先生介绍,富朗霍夫物流研究院开发了一种配送塔设施。其外观是圆柱形,内部为环形高层货架,位于中心轴线的堆垛机可以通过叉具向四周不同高度的货格中存取货物。为了降低高度,塔身一部分在地平面以下。配送塔可以24小时运作,完全自动化,操作也很方便。因为占地不大,可以作为各个住宅小区的附属设施(研究院附近就有一个试验塔)。客户可通过互联网对想要的货物下定单,然后系统通过物流公司将货物送进配送塔,客户即可凭密码在配送塔内取到相应的订货,货款的结算也能通过互联网在信用卡上扣除。这种购物方式非常适合工作繁忙,没时间去商场购物的人群。
    富朗霍夫物流研究院是高水平的研究机构,涉及物流的各个环节。既有24小时配送塔这样比较超前的试验产品,又有为企业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各种方案,还利用专门设备,模拟在运输过程中产品包装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为企业做综合测试。此外,还有智能分拣系统和智能机械人模型。
    (四)荷兰阿斯米尔联合花卉市场运作情况及其特点
    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行(简称VBA)位于荷兰阿斯米尔镇,它由该镇原先的两家花卉拍卖公司合并后组成。早在1912年,这两家原名为“花乐拍卖行”和“阿斯米尔中心拍卖行”的公司就已经开始经营花卉和盆栽植物的拍卖生意。1968年,这两家商行实行合并,联合成立了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行。目前,阿斯米尔拍卖行的占地面积达71.5万平方米,相当于120个足球场大小。堪称世界上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阿斯米尔花卉拍卖行是由荷兰众多园艺种植公司所共同拥有的股份联合体。到目前为止,大约有5千家经营花卉、盆栽植物的园艺公司是这一股份联合体的成员。
    阿斯米尔花卉拍卖行每天的鲜花销售为1400万枝,绿色观叶植物50万盆。在现代化的电脑系统指挥下,每天的贸易成交额可达5万笔。全年总共出售鲜花35亿枝,植物3.7亿万盆。在拍卖大厅的房顶上建有两个停车场,总车位为4500个。每天平均有2千辆货车从阿斯米尔的拍卖行驶出,开往国内外各地。在拍卖大楼工作的员工约有1800人,全拍卖行包括出口公司和其他分公司在内共有职工一万人。
    在荷兰全国现有的7个花卉拍卖行中,阿斯米尔拍卖行以其市场占有量的43%而位居首位。荷兰每年出口鲜花和植物的总价值为50亿荷兰盾,每年约有22万旅游者来到阿斯米尔花卉拍卖中心参观。
    (五)法国物流发展概况
    位于欧洲大陆大西洋海岸的法国在全球物流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物流”、“综合物流”、“环球物流”、“延伸中的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客户 – 供应商链”和“环球运作”等这一系列的复杂活动,在法国创造了88.7万个就业岗位,在整个欧盟则创造了650万个就业岗位。虽然现代物流业起源于军事后勤,到二十世纪末期,已在很大程度上发展成为一种战略性商业管理功能。法国公司将销售收入(1200亿欧元)的8%-12%用于物流,物流业占整个欧洲国民生产总值(8000亿欧元)的8%。
    过去30年中,物流业得到很大发展。鉴于法国的地理位置,那些希望为欧洲客户提供最佳服务和响应速度的大量的外国企业已选择法国作为其欧洲物流平台。法国陆运、空运、河运和海运交通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组织的。计划中的戴高乐机场货运区的扩建、TGV高速铁路的开发以及汽车高速公路的建设等方案只是法国政府采取措施中的几个事例,说明了法国政府努力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要的愿望。无论选择哪种运输方式将货物运往欧盟,法国总是能够为各种进出口货物处理提供技术最佳、效率最高的多种跳板。
    法国国际贸易的规模也为各种业务提供保证,这种技术方面的有效性还反映在本行业中所提供的培训。通过初始的或服务过程中的培训方法,每年都培训出成千上万的物流专门技术人才,从叉车司机到物流师,再到IT网络工程师,应有尽有。因此法国的劳动力素质较高,其小时成本比北欧国家要低15%-40%。从生产效率方面来看,法国劳动力排名欧洲第二,其排位在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英国之前。土地的价格具有吸引力,设施和施工成本较低。法国的技术基础结构是独一无二的。法国是欧洲唯一提供100%数字通信网络的国家。高速互联网和EDI(电子数据交换)分布广泛,使用它们的企业超过11万家。外国投资者都非常欣赏法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将法国置身于物流机构的核心,就是选择了一个以物流为中心的国家。另外,为了牢固占据物流组织计划的中心,物流平台已不再只被看作一种仓库。在确定企业行为过程中,其位置在选择和设计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平台在供应链中是不可或缺的供应商、制造商和最终分销商之间的连接点,正是信息流的交汇处,也是相应理货物流处理的基础。通过直接的或外部服务提供商(3PL提供商)来运行。当今仓库的意义远不只是用来存储货物的空间,货物的最终定制(也称为“最终鉴别”)、包装以及管理或客户程序的处理已增加到传统订单编制工作中。与这些平台相关的工作形式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并要求具有物流、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法国的许多企业也很专注于核心商业行为,并促使物流行业真正服务于市场的形成,特别是在平台管理领域更是如此。近年来,法国已形成规模庞大的搬运行业,为充实这些涉及物理运作的平台,完成与存储和搬运相关的实时信息处理,搬运设备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包括32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雇佣的总人员超过24,000人。2000年的行业销售额为45亿欧元,其中38%为出口销售。其主要目标是在提高员工安全的同时加快物流运作。
    二、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行业协会的生命力在于实实在在地为企业服务。
    从对德国物流协会和法国物流协会的考察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行业协会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来定位。无论在协会的自身建设方面,还是在发挥其职能作用方面,都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如在为会员服务方面,他们除了编辑出版杂志,发布信息给会员之外,还采用划分工作区等多种形式为广大会员提供服务平台。他们的理论研究很有针对性,完全是为企业的实际需求而研究各种课题,并随时到企业中去运用实践。现在许多企业越来越趋于向专业化发展,其发展态势也必将是通过专业化的协会来实现。协会作为民间组织,还应与政府以及大专院校加强联系,以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协会对企业的指导、关注、协调的作用不可低估。从德国物流协会的经验来看,协会与企业要贴得很近,只有成为企业的代言人,充分发挥其沟通、协调、服务的作用,在企业有所需、有所求、有所靠的时候,实实在在地为企业着想,才更有凝聚力。如定期交流、新产品介绍、新成果演示,或者定期发布权威信息、每年发布物流行业统计数字、制修订国家相应的物流体系和标准等等,直到真正让企业感到行业协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企业与行业协会间的“链条”关系才能得以实现。
    启示之二,物流企业需要务实、“整合”
    据考察,在欧洲真正叫“物流” 的企业并不多,许多企业并非要贯以什么物流公司,他们起的名称非常实际,也就是说,自己有什么能量就做什么事,自己不擅长的事就让别的企业去做;也不把自己的企业搞成“大而全”、“小而全”,决不盲目增添设备或增加新项目。企业物流的发展应是兼顾企业的优势。而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并不少,但差别较大,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整合,需要规范,需要有统一的企业标准来衡量。
    启示之三,应加强对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在对欧洲各国的考察中,代表团成员无不被其先进完善的信息系统而感叹,如信息系统管理表现在高速公路上所使用的无线电子表前,所用车辆在通过路口时都能自动地迅速扫描,使管理部门对公路上的车况与流量情况了如指掌。同时,我们还感到德国的交通网络高度发达,德国的物流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德国物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发展比较快。尤其在荷兰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行的考察中,我们不仅了解到荷兰花卉市场运作的情况及其特点,同时也看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因而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学习研究,以借鉴欧盟国家先进物流信息系统与应用技术的经验,促进我国物流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启示之四,培养国际化的新型物流人才是当务之急。
    在考察中,我们对德国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物流教育培训工作感受颇深。他们对物流人员的培训工作既有专门机构主管,又有明确的目标和宗旨。目标是搞职业培训和新技术培训,宗旨是以实践为主,注重应用和实际操作。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参加的人员十分广泛,已经形成“一条龙”的良性循环。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人才短缺,尤其是师资力量更显奇缺,且培训市场鱼龙混杂很不规范。因此,建议学习欧盟国家对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的经验,以促进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和良性发展。
   
   
    考察报告执笔人:韦先义、张 明、张 植
    欧洲考察团成员:张 明、王亚玲、胡焕剑、蔡 玲、段志云、韦先义、曹绪元、杜国栋、张 植、杨俊宜、刘光明、高国贤、刘亚辉、廖正林、任建中、王凤玲、王 敏。
   
   
   
    二00四年二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