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调水能否与航运结合

2006-12-16 15:0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申遗要成功,运河必须通;运河全线通,关键在山东。”在今年5月京杭大运河申遗杭州会议上被专家公认的这一论断,一举将运河山东段的保护和开发推到关乎运河申遗成败的重要位置。12月10日—13日,省政协举办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保护与开发研讨会,大运河通航成为与会人员关注的一个重点。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全长510.6公里,占大运河总长的近1/3。“通过运河船运煤炭的成本只有公路运输的1/10,大运河可以说是煤炭南运的绝佳途径。”12月12日,不少专家在济宁考察运河码头、港口时发出如此感叹。

  目前,济宁市有8个县市区可通航300吨级船舶,年水路货运量近3000万吨,货物周转量150多亿吨公里,航运业已成为济宁的重要产业之一。

  在大运河山东段目前的通航河段,千吨级货轮可往返于济宁至江南航线,枣庄段建有台儿庄、万年闸两座国家二级标准船闸,滕州港是京杭运河的第一大港,山东的煤炭、建材等资源可通过运河运往江浙沪。据业内人士分析,运河两岸仅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就有2亿吨煤炭的运输市场,山东段以北通航后,不仅济煤南运更加通畅,济宁、聊城等还很快会形成晋煤外运的大市场。

  由于京杭大运河还肩负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枢纽线路,担负着向河北、天津以及山东东南部地区供水的重任。是单纯调水,还是将调水与航运结合,是京杭大运河贯通过程最严重的思路分歧。

  据了解,目前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定位着眼于单纯调水功能。有关人士认为,通航必然导致工程投资增加,通航后带来的水质污染也将影响调水质量。据测算,在不考虑通航带来的额外成本前提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的主体静态投资预算为170.73亿元,治污工程预算140亿元。根据2005年12月东线水质监测报告显示,目前仍有接近58%的监测点无法达到三类水标准,而位于南四湖至东平湖段的7个监测点中,就有4个点的综合评价低于五类水标准,属重度污染。再加上通航带来的污染问题,治污成本必将再度上升,工作难度也会加大。

  省交通厅有关人士则认为,京杭运河东平湖至济宁的航道北连东平湖,南与南四湖相通,连接黄淮两大水系,是排水、排涝、泄洪和发展航运的重要河道,是国家规划的水运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通这条航道,既有利于开发沿线矿藏资源,也将带来运输、旅游等多种收益,经济效益巨大。

  还有专家主张,通水必将通航,否则意义不大。只要采用合理的工程措施,在技术上并不困难,资金投入也较少。

  由于运河山东段地域跨度大,保护力度和现状不平衡,涉及文化、水利、交通、建设、南水北调等多部门,沿运河各市均希望成立专门机构,协同作战。对此,省政协副主席谢玉堂说,省政协拟就此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制定大运河保护和开发总体规划,制定大运河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体制等。并于明年“两会”期间同人大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共同努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