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市场运行情况及明年发展趋势预测

2006-10-8 14:2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今年以来商品市场运行的主要情况
   
    (一) SARS影响,上半年消费品市场销售损失200亿元左右。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21556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受非典型肺炎疫情影响,消费品市场呈现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一是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108.6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二是4、5月份受非典型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市场销售增速大幅减缓,重点发病地区商业服务业遭受重创。4、5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7%和4. 3%,增幅环比分别下降1.6和3.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和5个百分点。三是5月中下旬以后商品市场销售开始逐步回升。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3%,增幅较4、5月份分别提高0.8和4个百分点.
   
    l一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21555.7亿元,同比增长8.0%。“非典”期间,医药防护用品、交通通讯、健身器材等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但餐饮服务、家用电器、建材家居、服装及多数用品类商品销售增速显著下降,特别是餐饮服务业受到惨重打击。保守测算,上半年,受SARS影响,国内商品市场销售损失200亿元左右。
   
    (二)进入7月以来,市场销售恢复增长快于预期。5月中旬以来,非典型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为市场人气回升、扩大销售、减少损失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1—8月,生产、投资、出口较快增长为国内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确保全年经济较高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在防治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同时,始终没有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流通主管部门和企业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62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9.8%,增长幅度比6月提高1.5个百分点。8月份,国内消费品市场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9.6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9,9%,增速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28727.4亿元,同比增长8.5%。
   
    从7、8月份消费品市场情况看,国内商品市场增长态势比预期要快,已基本恢复正常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餐饮市场销售增长加快。8月份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幅度已恢复到“非典”前的水平,餐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8%,比“非典”疫情扩散前的一季度高0。7个百分点。二是家居商品销售活跃。8月份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增长43.1%、家具类增长36.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0.7%。三是汽车类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比上年同月增长60%;四是电子通讯、生活用品等商品需求明显增加。通讯器材类增长8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4%、化妆品类增长20.7%、金银珠宝类增长18.3%。
   
    (三)经过努力,全年消费品市场增长有望超过去年水平。 当前,国内消费品市场销售恢复较快的主要原因是SARS期间积蓄的部分消费能量快速释放,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和家用轿车等新兴消费热点的政策措施及时出台,物价回升也有利于市场销售额加快增长。进入9月份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已经进入传统的黄金季节。国庆节在即,食品、烟酒、礼品、鲜花、换季服装等商品将有大幅增长;假日经济将会带动市场旺销,餐饮、文化、健身、娱乐消费将再度红火;天气干燥凉爽,正是房屋装饰装修的最好季节,建材家居商品销售正当旺季。
   
    预计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3893亿元,同比增长9. 6%。按此测算,第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11064。7亿元,同比增长9.7%。l一3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将达到32619.7亿元,同比增长8.6%左右.增幅将高于上半年0.6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
   
    三季度,商品市场需求回升,供求矛盾好转,物价将继续保持在低水平运行,但随着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加大,食品价格将持续回升,以及部分服务价格(如水、公共交通)上涨等因素将促使物价总水平小幅回升。预计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比去年同期上升0. 7个百分点,增幅略高于上半年水平。
   
    在7、8月份商品市场出现可喜的回升局面的同时,也应看到,制约全年商品市场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上半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l元,同比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9.1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158元,比上午同期增长3.2%,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2.5%,增速下降3.4个百分点。收入增长缓慢、消费能力不足制约着农村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二是储蓄倾向过强,消费意愿不足,中国人民银行9月15日公布的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有34.7%的储户认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更多储蓄”最合算,这一统计数据较上季度上升1.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上升3.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三是股市持续暴跌,投资者特别是众多散户财富大打折扣。我国沪深股市经过几次暴跌后,已近两年持续低位运行,目前90%的投资者损失过半,中小散户多被深度套牢;四是住房、医疗、养老保险和教育体制改革不到位,支出预期过于刚性,影响居民即期消费的增加;五是旅游对市场销售拉动作用减弱。特别是国外游客入境游恢复进展缓慢,旅游对市场销售的带动作用大幅减弱;六是部分地区洪涝灾害、高温天气和旱情将使居民消费有所减少。
   
    下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地商家及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但四季度商品市场快速增长仍然受到以上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实现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的目标,仍需做出艰苦的努力。有一季度和三季度消费品市场良好的增长基础,初步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8.9%左右,增速将略高于去年水平,高于“非典”期间对消费品市场增长预测水平0.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7个百分点。
   
    二、2004年国内商品市场发展趋势初步预测和建议
   
    2004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较为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同时,也将面对一系列新的问题。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加快,为我国经济增长将提供更为广阔的外部需求空间。从国内看,“十五”计划连续三年安排的重大投资项目陆续发挥作用,经济增长质量和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为2004年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增长周期打下良好的基础。预计2004年,我国GDP增长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继续坚持并完善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政策。消费是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原生动力之一,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我国长期以来消费偏低,合理培育和引导消费对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要继续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尽快落实工薪阶层加薪计划,提高收入预期。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强低收入者、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的各项保障政策的落实,以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建议取消征收利息税,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
   
    (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要进一步落实支持和发展第三产业的各项措施,并把支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列为重点,简化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企业的开办手续、减免各种经营管理税费、加强服务和引导。要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样重要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各地的经济发展计划。
   
    (三)培育和扩大新兴消费领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关注住房、汽车、旅游、信息、教育等新兴消费的成长和发展趋势,扩大居民旅游和服务消费。加快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业务特别是农村通信服务发展。促进文化、体育健身消费。发展多种消费方式,加快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积极稳妥地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理顺鼓励消费的政策,组织好与之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扩大消费市场空间。要继续加强商品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工作,建立“准确监测、快速反应、深刻分析、及时调控”的市场运行监测调节体系。深入研究市场和消费变化的新特征,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改善供求结构,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四)改善消费环境,延伸服务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宽消费和服务的领域,加强对餐饮休闲消费的引导,扩大餐饮业在消费中的比重。及时清理并取消限制消费的各种政策和行为,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加快开放住房二三级市场,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发展,积极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扩大电子信息网络消费。进一步落实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我国流通现代化发展。
   
    (五)充分利用加入WTO最后的保护期,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4年11月,我国商品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将迈出较大步伐,取消外资企业设立的地域、数量和股权比例限制。 目前外商进入国内市场在大型综合超市等领域,外资企业已明显占有优势,对国内同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建议进一步密切关注外资流通企业在国内的发展走势,加快培育国内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采取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少走弯路,积极跟进,快速发展。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